IMF推出新貸款計劃 歐元區仍“杯水車薪”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批準了兩項新的貸款工具——預防性和流動性額度和快速融資工具,為那些實行穩健政策但在歐元區債務危機中可能面臨風險的國家提供幫助。根據新規定,成員國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批準了兩項新的貸款工具——“預防性和流動性額度”和“快速融資工具”,為那些實行穩健政策但在歐元區債務危機中可能面臨風險的國家提供幫助。根據新規定,成員國目前可獲得最多相當于出資額十倍的流動性來應對融資需求。
然而,隨著危機急速擴散并惡化,這項新貸款計劃對于融資需求龐大的歐元區而言,依然顯得“杯水車薪”。市場也很快意識到這一點,歐元兌美元匯率在周二短暫回升后,周三再度下挫。
最高十倍流動性
新的“預防性和流動性額度”(Precautionary and Liquidity Line,簡稱PLL)用途廣泛,既能抵御未來沖擊,也可用作6個月至24個月期限的短期流動性窗口。
IMF表示,該信貸額度可滿足未直接遭受危機的國家或地區在全球壓力加劇期間的需要,并打破危機蔓延鏈。
新的流動性額度將會為那些滿足“擁有良好經濟基本面和制度政策框架”等條件的國家提供六個月貸款,以便這些國家在面臨非自身原因所導致的事件時,仍然能滿足短期國際收支差額的資金需求。
根據六個月期貸款協議獲得的流動性,一般不超過成員國出資額的2.5倍,但在特殊情況下最多可擴大至5倍,即當該國面臨短期性質的國際收支差額需求,而且是由于受到外部沖擊,包括區域性或全球性的經濟壓力升級所導致的融資需求。
IMF稱,PLL亦能用于12~24個月的較長期貸款項目,第一年最高可獲得成員國出資額的5倍,第二年則可獲得最高達10倍的流動性。必要時候也可將后者提前到第一年,但會附帶較多條件,并將受到IMF理事會考核。
與此同時,為了向陷入政治和經濟嚴重動蕩的中東及北非等地國家提供援助,IMF還創建了一項新的“快速融資工具”(Rapid Financing Instrument,簡稱RFI),可用于為各種緊急國際收支需要提供支持,包括外生沖擊帶來的國際收支需要。
該工具可以立即向有關國家提供融資支持,最高可獲等同于成員國出資額的流動性。
“IMF被要求加強其貸款工具來幫助成員國應對危機。我們迅速行動,這些新的工具能讓我們對所有成員國的利益作出更迅速和有效的回應。”IMF總裁拉加德在聲明中表示,“這項改革加強了IMF對危機防范和解決提供融資的能力。這是為應對全球連接性而建立有效全球金融安全網而邁出的又一步。”
新貸款仍杯水車薪
對于這場始于希臘,但已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核心國家的歐元區債務危機,全球市場的擔憂情緒已不斷升溫。
盡管IMF并未說明哪些國家具備參與上述協議的資格,但顯而易見,面臨希臘主權債務危機余波沖擊的東歐國家,或者是意大利或西班牙等誓言將強化經濟政策的歐洲核心國家,均可使用這一新的信貸額度。
“IMF將會繼續支持所有成員國,正如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現在我們借貸的重點主要在歐洲,尤其是歐元區。”拉加德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意大利還沒有向IMF提出貸款要求,一些歐洲官員也表示意大利還沒有考慮這一計劃。
但如果意大利能夠滿足PLL貸款條件,考慮到意大利在IMF的出資額,那么意大利將能夠通過PLL獲得最高達600億美元的六個月期貸款,或在第二年獲得1200億美元的貸款。
然而,這對于意大利龐大的融資需求而言依然顯得“杯水車薪”——根據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預測,意大利在2012年的融資需求高達2200億歐元。
“這些錢甚至都不夠為意大利明年2月的債券回購融資。”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Darren Gibbs表示。
積極市場影響“曇花一現”
在歐元區債券收益率急劇攀升之際,IMF推出新貸款計劃的消息令歐元區壓力得到了一定緩解。歐元兌美元在周二歐洲交易時段小幅下跌之后略有回升。但截至歐洲市場周三早盤,歐元兌美元再度下挫至1.344左右。
不過,一些交易員認為,IMF加強流動性貸款工具的消息“影響積極但并不夠,市場仍然在等待來自金磚國家和歐洲央行的錢”。
分析師也警告稱,歐元的漲勢可能是暫時的,因為IMF的上述計劃可能更多是幫助解決歐元區日益加劇的流動性問題而采取的一項權宜之計,并非長久解決之道。
RBS利率策略師Simon Peck和歐元利率策略師Harvinder Sian在11月23日的報告中指出:“盡管這一消息起初被認為對市場有短期積極作用,但考慮到最多從IMF可獲得的資金依然是2850億歐元,顯然不夠應對這場危機。而且貸款規模和IMF出資額相對應最終還是一回事兒——根據這個政策,對歐元區國家大規模放貸是不可行的。”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美英央行將繼續保持寬松基調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