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野蠻”生長 影子銀行風險凸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借款掮客大玩高利貸隱身術信貸收緊使得不少資金需求者在銀行吃了閉門羹,轉而投入民間借貸的懷抱。尤其是今年以來,民間借貸市場迅速升溫,很多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在長春街頭冒了…
借款“掮客”大玩高利貸“隱身術”
信貸收緊使得不少資金需求者在銀行吃了“閉門羹”,轉而投入民間借貸的懷抱。
尤其是今年以來,民間借貸市場迅速升溫,很多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在長春街頭冒了出來。而一些民間借貸機構抓住這個機會,和銀行信貸部門、相關公司“合作”,做起了金融“掮客”的生意。
記者以大學老師的身份向某銀行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時,發現求貸無門,目前銀行暫無貸款額度,在幾家銀行連續碰壁后,記者來到位于人民廣場附近的某貸款公司。
“我想申請30萬元的貸款用于買房。”在記者亮出了自己“大學老師”的身份后,貸款公司業務人員對于貸款需求滿口答應。
“我們可以代你向銀行申請住房按揭貸款,貸款利率需要上浮30%左右,這對你來說是最為劃算的。”他說。
當記者以向銀行求貸碰壁的經歷質疑小貸公司“能量”的時候,他們頗為神秘地說,他們在金融圈混跡多年,長春市的主要銀行的內部“關節”都已經疏通。
“我們就指這個賺錢。”該客戶經理洋洋得意地說,“沒有拿到好處,銀行人員當然不會將資金貸給你了。”
當然“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公司只是提供了一種向銀行“進貢”的渠道而已。為此,除了正常的貸款利息之外,借款者需要一次性另外支付給公司5%的服務費。而公司給予借款人的承諾是,貸款將在15天左右打到所指定的賬戶。
對于記者提出的是首套住房貸款,是否可以享受貸款利率優惠的問題,該客戶經理顯得頗為不屑,“現在能拿到資金實屬不易,上浮30%價格并不算高。”
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實這類民間機構一般會“兩端”通吃:一方面他們會通過提高借貸利率來截留一部分利差,另一方面,他們會通過收取高昂的服務費來盤剝借款人。
“雖然你是向銀行申請貸款,但其實資金是貸款公司來出,你和貸款公司簽署的合同中約定價格上浮30%,而銀行提供的借貸資金價格可能只是基準利率。其中,上浮的部分就被這類機構扣留了。”
當記者表露出,希望能夠在3天之內將資金入賬的意愿時,貸款公司的工作人員更加熱情和誠懇:“如果銀行資金來不及的話,我們公司可以為你提供資金。但是這類拆短資金的價格會比較高。”
他說,按照公司的定價標準,一個月的拆短資金利率是10%,不過憑借大學老師的身份,他們可以完全給你提供信用貸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而且在簽完合同后,當天資金就可以入賬。
經過初步估算,月息10%年化利率就在120%。也就是說,如果申請30萬元貸款,一個月的利息支出將在3萬元。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于高利貸的司法解釋,民間借貸利率超過同檔期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4倍就被定義為高利貸。由于目前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為6.56%,四倍后的利率為26.24%。年化120%的資金價格顯然是高利貸無疑。
不過,為了標榜自己是正規公司,該公司在合同中設計得非常巧妙。
在公司的借款合同中,并未指明借款的利率,而是只寫明了借款總額、到期期限、借款幣種等條款。也就是說,如果客戶需要申請30萬元的貸款,在合同中,寫明的是在1個月期滿后,客戶需要向公司歸還資金30萬元,而客戶在申請貸款時只能拿到27萬元。那3萬元作為利息被提前扣除。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般情況下,還有一種合同文本被廣泛地適用于民間借貸市場。這種合同一般分成兩個部分,借款合同和服務合同。也就是說,公司在借款合同中,明確約定雙方的借款總額、利率、期限等條款,其中利率一般定在基準利率的四倍,也就是說一般月息在2分左右。此外,借款人需要和公司簽署一份勞務合同,借款人需要另外支付貸款公司的勞務費,這部分費用高達月息8分。
青睞房地產或吹大“雙泡沫”
目前整個長春市的信貸資源非常緊張,導致不少企業在出現一時資金周轉不暢時而產生的“拆短”需求非常旺。
某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資金價格較高,但由于是短期資金,企業還能承受,但如果企業長期依賴民間借貸市場,那么只能是飲鴆止渴。正如溫州爆發的民間借貸危機,其利率已經月息高達5-8分,中小企業的利潤率已經無法覆蓋拆借的資金成本,其結果必然出現企業主跑路逃債的現象。
某小貸公司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和銀行近期無錢可貸有直接關系,一般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就是在50%左右,而銀行的貸款利率月息在1分左右,除去成本仍舊存在一定的利潤空間。一旦銀行收緊“錢袋子”,中小企業只能通過民間渠道融入資金,忍受年化利率超過60%的高息,這當然是企業無法承受之重。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除正常的拆短資金外,較長時期依賴于高利貸市場,在長春當地可能也只有房地產行業。這可能使得房地產泡沫和高利貸泡沫交織,哪一個出現破裂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隨著房地產調控的逐步深入,長春房地產企業也在經歷資金鏈繃緊的考驗。尤其是部分房地產公司本身并無雄厚實力,在樓市調控下又難以從銀行融資,民間借貸成為僅剩的融資渠道。
風聲鶴唳之際,一些操作不太規范的房企尤其緊張。
某知情人士說,房地產商的借貸月息大多不超過3-5分,但市場容量有限的長春房地產市場也在考驗開發商的承受力。
目前房價仍在上漲,但走勢已經趨緩,前景并不妙。一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其一個開發商朋友操作一個樓盤賺得幾個億之后又盲目擴張,開始不斷高價拿地,不得已從民間借貸幾個億,現在每個月光利息就是天文數字。
瑞銀報告認為,由于實體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降溫,且正規銀行貸款持續收緊,一些企業可能無法履行債務。圍繞這些案件的炒作進一步激發了對銀行資產質量和房地產市場放緩的擔憂情緒。招商證券分析師謝亞軒認為,如果追根溯源的話,當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的時候,有可能才是民間信貸真正危險的時候。
影子銀行的非常規風控
雖然各方質疑民間借貸機構的風險防控能力,但是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這類非正規的影子銀行有著他們自己的風險防范機制。
“我們的貸款客戶年齡必須在25歲以上,有著固定收入,信用貸款只適用于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在職員工。畢竟這些都是投資人的錢,他們對風險防范看得非常重。”由于中國證券報記者是以大學老師的身份來申請貸款,該公司員工提出,希望在合適的時間,在記者的陪同下去工作單位溜一圈,并到學校的人事部門開具一份收入證明。
“這主要是通過觀察來判斷出客戶的風險等級。”該客戶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你盡管放心,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會隱瞞真實的身份,不會對你在單位有任何影響。而且我們也會對客戶提供保密,絕不會將你的個人信息出賣。”
當然對于一些風險較高的客戶,他們一定會要求出具抵押物,通過暫扣房產證和土地證的方式來防范可能的風險。
此外,該客戶經理說,公司也和一些社會閑散人群有一定聯系,如果正規渠道無法收回資金,那么他們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來逼借款人還錢。
對于企業,這類民間借貸機構也表現得頗為謹慎。據某擔保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有些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了企業倒閉、老板跑路逃債的現象。所以,最近他們為企業融資,除了大幅度提高抵押物要求之外,一般在業務上只是做一些搭橋貸款。
比如,由于監管規定,現在企業獲得貸款只能是還舊才能借新,為了能夠還上貸款,企業自然需要一筆資金來堵窟窿。這樣他們就會有求于民間借貸市場。
他說,在企業資金鏈緊張的時候,他們會趁機抬高要價,但又擔心蘊藏著大量的風險,一旦他們的資金進入企業賬戶,銀行貸款卻遲遲不能下發,這會讓他們非常被動。所以,他們一般會利用在銀行的人脈,在明確了銀行和企業的資金貸款合同后,也就是說,在確定資金進入企業能夠獲得低廉的信貸資金之后,他們才會將資金以拆短的方式進入企業。
多渠道化解民間借貸風險
即使有著正規機構無法想象的風險防范措施,但是溫州、鄂爾多斯等民間借貸活躍的地區相繼爆發出了民間信貸風險。如何規避風險,使民間借貸市場更加規范和有序發展成為當前各方高度關注的話題。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指出,自2010年貨幣政策轉向以來,以高利貸為特征的民間借貸市場的風險日益趨高,除浙江外,江蘇、福建、河南以及內蒙古等地的民間借貸市場情形亦不容樂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肯定先要救急,而不能眼看著危機擴大化。不過,現在出臺的一系列應急政策只能治標,長期來看則是金融業改革的問題,若想真正化解危機就需標本兼治。一方面金融業要最優化,要使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都能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利率應該市場化,要從體制上解決這一問題。
專家認為,最可行的辦法就是組建小額貸款公司使其合法化,引導符合條件的擔保公司、投資公司成為合規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同時對非法吸儲、發放高利貸的“地下錢莊”進行打擊和取締。央行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已達3366家。
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張化橋在博客中寫道,期望大銀行十分關注小微企業貸款,那是不現實的。小微企業必須依靠小微金融機構,主要是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和村鎮銀行。如2008年金融危機前,美國擁有的中小銀行家數在1.2萬家左右,這些社區銀行都是立足本地區,為當地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美國沒有高利貸,那是因為美國的高利貸是以VC、天使基金等直接融資方式進入企業。而美國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制度設計,也成為企業在較低融資成本下快速發展的政策保障。
更重要的是,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變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間不平衡的現狀。體制外的企業融資成本高,體制內的企業則享受基準利率的低融資成本,這種融資上的“雙軌制”是造成民間借貸的體制根源。不少專家表示,只有放松金融管制,降低銀行業進入壁壘、打破國有壟斷、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消除負利率,才能真正對高利貸起到釜底抽薪之效。在操作層面,未來應該大力發展中小社區銀行,引導民間非正規金融發展成社區銀行,提高中小企業的外源性融資水平。
此外,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付兵濤表示,當前的民間借貸活動放貸主體如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產業投資基金等,恰好就是中國的影子銀行。因此,對民間借貸活動來說,目前最急需的不是放松對正規金融的管制,而是盡快完善法律法規,比如出臺《放貸人條例》,使民間借貸活動有法可依。
“無抵押3天放款。”在吉林長春街頭運營的很多出租車上都貼有這樣的廣告。而在當地各大報紙的廣告版面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擔保公司、貸款公司的廣告信息。
“這些機構都是處于灰色地帶的民間借貸機構,他們沒有納入到正規的監管當中。”某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監管弱化的情況下,非正規的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這些中國版的影子銀行正在經歷著“野蠻”式生長。
該人士表示,這些影子銀行是當前金融管制的伴生物。在銀根收緊的當下,他們敏銳地嗅到了潛在的市場機會。目前這類借貸機構的市場份額和規模并不大,長春民間借貸市場爆發大面積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缺少必要的監管,高利貸所能引發的風險就會像病毒一樣,從溫州、鄂爾多斯等地迅速蔓延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