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失業率沖新高 經濟衰態頻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在今年6月至8月的三個月內,英國失業人數增加了11.4萬人,使失業總人數沖上自1994年以來的17年新高,達到257萬人,失業率也隨之飆升至8.1%。英全國25歲以下年輕人失…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在今年6月至8月的三個月內,英國失業人數增加了11.4萬人,使失業總人數沖上自1994年以來的17年新高,達到257萬人,失業率也隨之飆升至8.1%。英全國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人數近百萬,失業率高達21.3%。此外,兼職工作人數也減少了17.5萬。在9月份,因失業領取政府救濟金人數增加了1.75萬,總數達160萬。這一組數字,對近期備受經濟衰退負面信息沖擊的英國民眾和政府來說都無疑是雪上加霜。
英國經濟近期狀況一直不太好,復蘇腳步無力,增長打不起精神。此前在6日,壓力重重的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宣布了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向市場再次注入750億英鎊資金,以增加流動性,給目前萎靡不振的英國經濟點火打氣,促進增長。加上前一輪的注資,英國央行的量化寬松措施注資量共達2750億英鎊。英國央行彼時出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比原先預計的11月份出臺,時間提前了一個月,而且注入資金量比先前預期的500億英鎊也增加了,這些信息本身就說明英國經濟當前情況很不樂觀。更打擊人們信心的是,英央行這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出臺就不被看好,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大背景下,新一輪量化寬松措施最多是刺激一下信心,對英國經濟擺脫衰退,轉向增長仍無實質性推動。正如瑞銀投資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喬治·馬格納斯先生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輪量化寬松措施不一定能那么成功。在馬格納斯看來,英國經濟目前需要的是,政府預算政策與量化寬松措施應協調一致,但目前沒有什么跡象表明政府將改變方針政策;希望英國政府最終能意識到促進增長是目前的要務。英《金融時報》日前也在一篇社評中指出,財政大臣奧斯本在10月初的保守黨年會上的演講,講了半天,缺的還是關于如何促進經濟增長的實質性措施。
近期英國經濟學家與分析人士都在爭論,英國經濟目前到底該削減、緊縮,還是該促進增長?是應該為削減財政赤字,縮小債務規模采取各類緊縮政策省錢,還是應該先想辦法刺激經濟增長,穩定復蘇步伐,假以時日,徐圖緩解政府與家庭債務危機;并由此對政府一再堅持削減、緊縮政策提出爭議。有些獨立經濟學者直呼,量化寬松了半天,大筆資金只是在央行和財政部間流來流去,很多銀行及金融機構仍然惜貸,資金緊缺的許多中小企業還是貸不到款,與其如此,還不如實施一些信貸寬松政策,讓普遍不景氣的中小企業有能力促進運營,增加投入,創造一些就業崗位,也可能使英國經濟逐步走上增加就業、促進增長的正確方向。
不過,對英國財政大臣在10月初保守黨年會上提出的信貸寬松計劃,也有經濟學家同樣不買賬,認為這同樣無法彌補量化寬松措施的不足。面對如此悲觀經濟現狀,英國政府是繼續削減緊縮,還是轉向寬松、促進增長?何去何從,政策抉擇難度很大。人們只有寄希望失業率創新高的這組數字,能夠對政府起到某種警示、刺激作用。
來源:人民網
英國經濟近期狀況一直不太好,復蘇腳步無力,增長打不起精神。此前在6日,壓力重重的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宣布了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向市場再次注入750億英鎊資金,以增加流動性,給目前萎靡不振的英國經濟點火打氣,促進增長。加上前一輪的注資,英國央行的量化寬松措施注資量共達2750億英鎊。英國央行彼時出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比原先預計的11月份出臺,時間提前了一個月,而且注入資金量比先前預期的500億英鎊也增加了,這些信息本身就說明英國經濟當前情況很不樂觀。更打擊人們信心的是,英央行這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出臺就不被看好,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大背景下,新一輪量化寬松措施最多是刺激一下信心,對英國經濟擺脫衰退,轉向增長仍無實質性推動。正如瑞銀投資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喬治·馬格納斯先生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輪量化寬松措施不一定能那么成功。在馬格納斯看來,英國經濟目前需要的是,政府預算政策與量化寬松措施應協調一致,但目前沒有什么跡象表明政府將改變方針政策;希望英國政府最終能意識到促進增長是目前的要務。英《金融時報》日前也在一篇社評中指出,財政大臣奧斯本在10月初的保守黨年會上的演講,講了半天,缺的還是關于如何促進經濟增長的實質性措施。
近期英國經濟學家與分析人士都在爭論,英國經濟目前到底該削減、緊縮,還是該促進增長?是應該為削減財政赤字,縮小債務規模采取各類緊縮政策省錢,還是應該先想辦法刺激經濟增長,穩定復蘇步伐,假以時日,徐圖緩解政府與家庭債務危機;并由此對政府一再堅持削減、緊縮政策提出爭議。有些獨立經濟學者直呼,量化寬松了半天,大筆資金只是在央行和財政部間流來流去,很多銀行及金融機構仍然惜貸,資金緊缺的許多中小企業還是貸不到款,與其如此,還不如實施一些信貸寬松政策,讓普遍不景氣的中小企業有能力促進運營,增加投入,創造一些就業崗位,也可能使英國經濟逐步走上增加就業、促進增長的正確方向。
不過,對英國財政大臣在10月初保守黨年會上提出的信貸寬松計劃,也有經濟學家同樣不買賬,認為這同樣無法彌補量化寬松措施的不足。面對如此悲觀經濟現狀,英國政府是繼續削減緊縮,還是轉向寬松、促進增長?何去何從,政策抉擇難度很大。人們只有寄希望失業率創新高的這組數字,能夠對政府起到某種警示、刺激作用。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