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堅決反對美參院通過貨幣匯率法案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國會參議院11日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堅決反對。央行12日稱,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并已取得明顯成效,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于合理均…
美國國會參議院11日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堅決反對。央行12日稱,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并已取得明顯成效,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于合理均衡水平,為國際經濟金融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參議院一再無視事實,糾纏人民幣匯率問題,為自身痼疾尋找外部借口,把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不但解決不了美國國內經濟問題,還將嚴重危害中美經貿關系,損害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平穩增長。
央行金融研究所12日發布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回顧與展望》報告顯示,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值30.2%,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3.5%和23.1%。
報告稱,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但并不等于人民幣匯率低估,很大程度反映了很多非匯率因素的影響。人口特性、文化傳統、社保、住房和教育改革等因素使中國的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過剩的儲蓄成為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結構性原因。基于政局穩定、工業基礎良好、勞動力成本較低等競爭優勢,近年來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積聚了全球制造業的大量貿易順差。主要發達國家長期實施低利率政策,使中國面臨較大的套利資本流入壓力。同時,中國對資本流出仍保留較為嚴格的限制,民間對外投資特別是金融投資水平較低,無法對沖經常項目順差,也造成了國際資本流動對于國際收支調節作用的缺失。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