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我國城市化率將過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24日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上表示,我國當前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2010年底我國城市化率已經達到47.5%。預計到“十二五”末,這…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24日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上表示,我國當前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2010年底我國城市化率已經達到47.5%。預計到“十二五”末,這一比例將超過51%。
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所采取的經濟技術路線,對我國未來能源需求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具有重要的鎖定效應。解振華認為,這要求我國在城市化過程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多地采用低碳、節能、環保技術,切實加強低碳城市和生態城市建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據了解,我國目前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過程當中面臨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解振華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增長6.6%,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19.1%,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成效。
“十二五”時期,我國提出了到2015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比2010年要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10年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11.4%等約束性指標,并提出了經濟增速預期的目標為7%,這表明了我國政府加快推進科學發展的決心。
為實現這一目標,解振華表示,近期國務院批準發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國將強化目標責任,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和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強節能低碳的管理。
來源:上海證券報
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所采取的經濟技術路線,對我國未來能源需求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具有重要的鎖定效應。解振華認為,這要求我國在城市化過程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多地采用低碳、節能、環保技術,切實加強低碳城市和生態城市建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據了解,我國目前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過程當中面臨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解振華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增長6.6%,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19.1%,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成效。
“十二五”時期,我國提出了到2015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比2010年要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10年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11.4%等約束性指標,并提出了經濟增速預期的目標為7%,這表明了我國政府加快推進科學發展的決心。
為實現這一目標,解振華表示,近期國務院批準發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國將強化目標責任,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和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強節能低碳的管理。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