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較長時期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國際化呼聲及人民幣出現較快升值現象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尤其是針對人民幣升值較快的爭論也多了起來。筆者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較快,很容易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較大的…
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國際化呼聲及人民幣出現較快升值現象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尤其是針對人民幣升值較快的爭論也多了起來。筆者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較快,很容易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較大的風險,這一點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第一,人民幣過快升值將給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帶來風險。人民幣升值過快在短期內會擠壓我國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人民幣升值及升值預期更將會影響出口企業的經濟決策。目前很多外貿企業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帶來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大部分企業只接短期訂單,不敢接交貨期較長的大單,小企業更是不敢貿然接單。這無疑會對出口產生負面影響。而對轉型中的中國經濟來說,出口下滑將可能導致實體經濟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第二,人民幣過快升值將沖擊我國的金融體系。人民幣較快升值及人民幣升值預期過于明確和強烈,將導致大量熱錢的流入及針對人民幣升值的金融豪賭,易于推高國內資產價格,加劇通脹形勢。同時,熱錢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一旦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熱錢將出現大規模異動,從而會沖擊我國的金融體系,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和經濟發展。
經驗表明,本幣升值過快,很容易導致資本市場和房地產泡沫。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后,日本、法國和意大利股票價格分別上漲了1.8倍左右,德國和英國則上漲了將近1倍。1990年前后,各國股市在先后達到頂峰后出現大幅下跌。同樣,日本房地產價格自1986年至1990年期間漲幅最大約70%,同期英國和意大利分別上漲近60%和50%。事實上,資產價格泡沫累積最終將導致宏觀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第三,人民幣升值預期過強不利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目前,我國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正在快速推進,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貿易開展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但是,在人民幣升值和升值預期強烈的大背景下,境外經濟主體持有人民幣的意愿很高,出現了人民幣貿易結算大量逆差的現象,境內進口企業直接對外支付人民幣,境內出口企業則繼續收取外匯并進行結匯。這將進一步造成外匯儲備的被動增加及基礎貨幣的被動超發,使得通脹形勢更趨嚴峻。由此可見,本意在于防控物價過快上漲的人民幣升值,很可能因此而加劇物價的上漲,未來還將可能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
另外,人民幣匯率浮動,并不是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前提。美元的經驗有深刻的啟示。美元通過與黃金的綁定實現了國際化,但國際化后的美元又放棄了與黃金掛鉤,走向了匯率浮動。背后的道理很明顯,固定匯率制下央行無法隨意發行貨幣,浮動匯率制下央行則可隨時開動造幣機器。因此,固定匯率制向浮動匯率制的轉變,使美國可以征收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鑄幣稅”。
第四,人民幣過快升值,很可能會使我國陷入戰略性陷阱。這是因為,當前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金融機構要求并未明顯高估的人民幣快速升值,未來也可能會發動針對人民幣的攻擊,讓人民幣“先升值,后貶值”,制造金融危機,從而干擾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趨勢與步伐。從目前來看,由于我國外匯儲備相對充足,境外人民幣數量尚不多,針對人民幣的攻擊還很少,但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快速發展,境外人民幣數量日益龐大,未來人民幣可能會遭到拋售攻擊。
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是個大趨勢,但這是個長期戰略,決不能“拔苗助長”。我國經濟增長強勁、經濟規模漸大等因素有助于支撐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但目前還缺少黃金儲備這一重要支撐因素。美元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很重要的原因是二戰后美國的黃金儲備占到全球儲備的三分之二強。而目前,我國黃金儲備為1054.1噸(占官方儲備的1.6%),與美國擁有8133.5噸(占官方儲備額74.2%)的黃金規模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國應首選將實物黃金放在境內的長期戰略,同時把提高匯率目標的透明度作為階段性管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重要方向。
來源:上海證券報
第一,人民幣過快升值將給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帶來風險。人民幣升值過快在短期內會擠壓我國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人民幣升值及升值預期更將會影響出口企業的經濟決策。目前很多外貿企業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帶來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大部分企業只接短期訂單,不敢接交貨期較長的大單,小企業更是不敢貿然接單。這無疑會對出口產生負面影響。而對轉型中的中國經濟來說,出口下滑將可能導致實體經濟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第二,人民幣過快升值將沖擊我國的金融體系。人民幣較快升值及人民幣升值預期過于明確和強烈,將導致大量熱錢的流入及針對人民幣升值的金融豪賭,易于推高國內資產價格,加劇通脹形勢。同時,熱錢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一旦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熱錢將出現大規模異動,從而會沖擊我國的金融體系,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和經濟發展。
經驗表明,本幣升值過快,很容易導致資本市場和房地產泡沫。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后,日本、法國和意大利股票價格分別上漲了1.8倍左右,德國和英國則上漲了將近1倍。1990年前后,各國股市在先后達到頂峰后出現大幅下跌。同樣,日本房地產價格自1986年至1990年期間漲幅最大約70%,同期英國和意大利分別上漲近60%和50%。事實上,資產價格泡沫累積最終將導致宏觀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第三,人民幣升值預期過強不利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目前,我國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正在快速推進,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貿易開展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但是,在人民幣升值和升值預期強烈的大背景下,境外經濟主體持有人民幣的意愿很高,出現了人民幣貿易結算大量逆差的現象,境內進口企業直接對外支付人民幣,境內出口企業則繼續收取外匯并進行結匯。這將進一步造成外匯儲備的被動增加及基礎貨幣的被動超發,使得通脹形勢更趨嚴峻。由此可見,本意在于防控物價過快上漲的人民幣升值,很可能因此而加劇物價的上漲,未來還將可能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
另外,人民幣匯率浮動,并不是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前提。美元的經驗有深刻的啟示。美元通過與黃金的綁定實現了國際化,但國際化后的美元又放棄了與黃金掛鉤,走向了匯率浮動。背后的道理很明顯,固定匯率制下央行無法隨意發行貨幣,浮動匯率制下央行則可隨時開動造幣機器。因此,固定匯率制向浮動匯率制的轉變,使美國可以征收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鑄幣稅”。
第四,人民幣過快升值,很可能會使我國陷入戰略性陷阱。這是因為,當前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金融機構要求并未明顯高估的人民幣快速升值,未來也可能會發動針對人民幣的攻擊,讓人民幣“先升值,后貶值”,制造金融危機,從而干擾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趨勢與步伐。從目前來看,由于我國外匯儲備相對充足,境外人民幣數量尚不多,針對人民幣的攻擊還很少,但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快速發展,境外人民幣數量日益龐大,未來人民幣可能會遭到拋售攻擊。
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是個大趨勢,但這是個長期戰略,決不能“拔苗助長”。我國經濟增長強勁、經濟規模漸大等因素有助于支撐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但目前還缺少黃金儲備這一重要支撐因素。美元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很重要的原因是二戰后美國的黃金儲備占到全球儲備的三分之二強。而目前,我國黃金儲備為1054.1噸(占官方儲備的1.6%),與美國擁有8133.5噸(占官方儲備額74.2%)的黃金規模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國應首選將實物黃金放在境內的長期戰略,同時把提高匯率目標的透明度作為階段性管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重要方向。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美聯儲拯救之牌何時出?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