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年轻丰满的继牳4伦理

#
客服熱線:0311-85395669
資訊電話: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電話:
0311-85395669
指標

經濟增長平穩減速 通脹壓力依然較大

瀏覽:|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上半年,在寬松貨幣政策逐步退出的過程中,我國經濟仍處于平穩較快增長區間,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顯著增強,物價加速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同時,經濟運行中面臨著通脹壓力較大、負利率使百姓利…

上半年,在寬松貨幣政策逐步退出的過程中,我國經濟仍處于平穩較快增長區間,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顯著增強,物價加速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同時,經濟運行中面臨著通脹壓力較大、負利率使百姓利益嚴重受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升、房地產調控難度加大、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緩慢等突出問題。展望三季度,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逐步見效,我國經濟增長將保持平穩減速態勢,但各種因素導致通脹壓力依然較大,物價漲幅可能達到今年季度峰值。初步預計,三季度我國GDP增長9.2%左右,CPI上漲6.2%左右。

一、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顯著增強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處于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6%;其中,一、二季度分別增長9.7%和9.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2%。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部分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經濟回歸潛在增長區間,經濟增速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9.5%-9.8%之間,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明顯增強。目前我國經濟的平穩減速格局與金融危機后經濟大幅下滑有本質區別,從我國勞動力、電力供需仍較為緊張等方面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較強,刺激政策的穩步退出不會造成經濟大幅下滑。

展望三季度,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歐債危機有蔓延之勢,美國信用等級下調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低于預期。但是,新興經濟體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較小,根據IMF的預計,201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3%左右。從1995年以來我國經濟波動情況看,兩次經濟大幅下滑都是由外部沖擊造成外需劇烈收縮引起的。只要全球經濟不出現二次衰退,我國經濟減速演化為所謂硬著陸的可能性極小。從國內環境來看,“十二五”開局之年的規劃投資項目將紛紛上馬,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建設項目啟動,投資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上半年18個省區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住房銷售快速反彈等因素有助于推動居民消費保持平穩增長;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下半年貿易順差比上半年有所擴大。因此,我國經濟將保持平穩減速趨勢。初步預計,三季度我國GDP增長9.2%左右。

二、工業生產將保持適度減速的態勢

1、供給沖擊影響工業生產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增幅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分季度看,工業生產呈平穩減速走勢,一、二季度分別增長14.4%和14.2%。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增速明顯快于東部地區,上半年東、中、西部地區工業生產分別增長12.4%、17.8%和17.3%。分輕重工業看,輕重工業增速差有所縮小,1-7月份輕重工業生產分別增長13.1%和14.7%,增速差由上年同期的4.8個百分點縮小至1.6個百分點。

1-7月份,剔除物價因素后,我國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大需求實際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明顯減慢,這是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期放緩的主要原因。而今年4、5月份,工業生產較一季度明顯減緩,受供給沖擊的影響,部分地區電力緊張、拉閘限電抑制了工業生產,日本大地震導致部分零配件供應中斷,給我國部分電子產品、日系汽車生產帶來了較大沖擊。到6月份,因上調電價等因素導致發電量增速大幅反彈,以及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對中國日系汽車、電子產品生產的負面沖擊開始消退等因素推動工業生產快速反彈。

2、三季度工業生產增速將有所放緩

工業生產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工業企業保持良好的效益,支持企業擴大生產。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105億元,同比增長28.7%。二是國家上調了部分省市上網電價,緩解了電力企業虧損壓力,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電力對工業生產的約束。三是三季度通脹預期仍然比較高,工業原材料價格難以出現大幅下滑,企業大幅削減庫存的動力不足,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工業生產增長。四是工業企業產銷銜接較好,7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5%,比上年同月提高0.2個百分點。五是上年三季度基數明顯降低,工業生產增速比二季度降低了2.5個百分點,有助于提高工業生產同比增速。

不利于工業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是持續收緊的貨幣政策將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加大,企業融資成本明顯提高,不利于企業擴大生產。二是7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7%,連續四個月出現減緩,表明未來制造業活力有所下降。三是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和有序用電措施的推出將抑制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上半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高達1.27,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3.5%的年度節能目標難度非常大。為了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部分地方有序用電方案實施中將重點限制高耗能企業用電,將會影響這些行業增速。四是世界經濟增速在放緩,三季度我國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增速將會有所減慢。

總體來看,三季度工業生產將呈適度減速態勢,初步預計,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7%左右,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2.8%和14.1%左右。

三大需求增速穩中有降

一、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平穩運行

1.投資仍是經濟最主要動力

1-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4%,增幅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但略低于2000年以來同期平均值0.8個百分點,總體上保持高位平穩運行態勢。剔除價格因素后,1-7月份投資實際增長17.6%,增幅同比減少4個百分點。上半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貢獻率達到53.2%,拉動GDP增長5.1個百分點,在需求的三駕馬車中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項目隸屬關系看,地方“十二五”規劃項目成為投資新重點。1-7月,中央項目投資同比負增長4.7%,增幅同比減少15.1個百分點,占總投資的比重下降至6%;地方項目投資增長28%,增幅同比加快1.7個百分點,占總投資的比重上升至94%。分注冊類型看,民間投資強勁增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增強,1-7月份,民間投資增長34.1%,增幅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并高出投資平均水平8.7個百分點,而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僅增長13.6%,增幅同比減少6.5個百分點,并低于投資平均增幅11.8個百分點。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明顯快于東部,1-7月份,東中西部地區投資分別增長22.6%、30.5%和29.2%。此外,在大規模保障房建設的帶動下,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了高速增長。1-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3.6%,增幅高于投資總額8.2個百分點。

2、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略有回落

促進投資增長的因素:一是“十二五”規劃項目將加大開工步伐,對投資形成重要支撐。新開工項目呈加速增長態勢,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由年初的負增長23.6%快速反彈至1-7月份的19.3%,尤其是6、7月份增速高達42.3%和45.1%,作為先行指標反映未來投資仍將比較活躍。二是保障房建設拉動房地產投資。中央允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行企業債券籌資優先用于保障房建設,住建部要求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必須在11月底之前全部開工,因而三季度保障房將會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將對房地產投資增長形成較大支撐。三是隨著近期集中審批一批電網和火電項目,電網和發電能力投資的加快將有助于推動投資較快增長。四是水利建設提速加快相關投資。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優先領域,7月初召開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國家將大幅增加水利投資,水利建設將加速發展。

抑制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是逐步收緊的貨幣政策高頻操作,使得投資的信貸環境明顯趨緊。1-7月投資資金來源增長23.4%,增速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僅增長10.6%,為增速最慢的資金來源。經驗表明,資金來源增速低于投資完成額往往意味投資資金鏈緊張,影響下一階段投資完成額增速。二是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日益凸顯,民間借貸成本不斷攀升,將對民間投資增長形成壓力。三是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年度目標任務已經下達,高耗能行業投資將受到抑制。四是在一系列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作用下,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均出現回落,房地產開發資金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商品房開發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五是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三季度發債規模可能受限,同時,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態度也轉向謹慎,上半年最為活躍的地方政府投資三季度將有一定幅度的減速。

總體來看,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受價格因素影響名義增幅仍將保持高位運行,但實際增速繼續回落。初步預計,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5%左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5%左右,增幅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

二、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上年明顯放緩

1、在汽車等消費降溫影響下消費市場比較低迷

受刺激政策退出、物價上漲較快、汽車限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明顯放緩。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8%,增幅同比減少1.4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減速更多,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1.3%,增幅同比減少3.9個百分點。從環比來看,消費增速比較平穩,2-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環比增長1.24%、1.35%、1.35%、1.29%、1.43%和1.26%。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47.5%,小于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5.7個百分點,消費率下降、投資率上升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扭轉。

汽車等龍頭消費大幅降溫成為消費市場低迷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取消、燃油價格上調以及部分城市治堵限購車輛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汽車銷售增速大幅減慢。上半年,汽車銷售量同比僅增長3.2%,增幅比2010年回落了約39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汽車銷售額增長15%,增幅同比回落20.6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1-7月份因汽車消費減速下拉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1個百分點。

2、三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平穩增長

促進消費增長的因素:一是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將促使農村消費繼續保持良好勢頭。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3.7%,增幅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隨著農產品[15.760.96%股吧研報]價格保持較快上漲以及國家多項涉農補貼政策到位,農民現金收入有望繼續增長,農村消費后勁較足。二是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以及部分省市提高社保待遇有利于增加低收入階層消費能力。根據國家規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國60%的地區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這將有助于減弱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三是最低工資標準上調有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上半年北京、天津等18個省區相繼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按照人社部“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期間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每年將保持13%以上的增長幅度。四是住房銷售回升將帶動相關消費的增長。剛性需求推動房地產銷售呈快速回升態勢,5、6、7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分別增長18.8%、25.4%和17.9%,而商品房銷售額分別增長36%、47.5%和39%。

不利于消費增長的因素:一是較強通脹壓力對擴大消費有抑制作用。一方面食品價格漲幅較高對其他消費的擠占影響逐漸顯現,另一方面工業用品、服務價格和資源價格全面上漲對消費者信心的打擊較大,消費信心指數下降至較低水平。二是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影響消費開支。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該增幅較2003年以來的平均水平低1.9個百分點。三是三季度汽車消費低迷的局面難以明顯好轉,汽車產業鏈較長,相關產品消費將受到影響。四是負利率損害居民實際利益和消費能力。隨著物價上漲加快,我國負利率日趨擴大,居民財產性收入不斷縮水。由于我國多數居民儲蓄是為養老、購房、子女教育等而積蓄,負利率非但不會刺激當期消費的增加,反而削弱了居民未來消費能力。

總體來看,消費需求增速較上年有所放慢,但各月之間增速相對平穩。初步預計,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5%左右,增幅同比放慢0.9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增長11.7%左右,增幅同比放慢3.3個百分點。

三、外貿出口增速將呈減速態勢

1、外貿出口增速逐月放緩

1-7月份,我國出口增長23.4%,增幅同比減緩12.2個百分點;進口增長26.9%,增幅同比減緩20.3個百分點;累計貿易順差762億美元,同比減少8.7%。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長,但上半年月度增速呈逐月放緩態勢,進口增速由1月份的51.2%放緩至7月份的22.9%,出口增速由1月份的37.7%放緩至7月份的20.4%。剔除價格因素,外貿進出口增速也呈放緩態勢,1-7月份出口實際增長12.2%,增幅同比減慢23.5個百分點,進口實際增長10.6%,增幅同比減慢15.8個百分點。

2、三季度外貿出口增速將繼續趨緩

推動外貿出口增長的因素:一是盡管近期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但是新興經濟體增勢強勁,世界經濟仍將保持溫和增長,國際貿易不會出現大幅滑落,IMF預計,2011年世界貿易量增長8.2%,我國外部需求較為平穩。二是隨著日本震后重建的逐步展開,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建材、鋼鐵、石化產品生產國和世界主要建筑工程服務輸出國,可為日本生產恢復提供支持,會增加我國相關產品出口。三是我國外貿出口價格指數出現明顯上漲,有助于出口額的名義增長。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價格指數保持在110左右的歷史較高位,較上年同期提高10.7。

抑制外貿出口增長的因素:一是近期對全球經濟減速的擔憂加大,歐債危機已經由外圍國家蔓延至核心國家,意大利和西班牙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升;美國債務上限風波雖已過去,但解決方案不足以穩定政府的中期債務狀況,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喪失3A主權信用評級,這意味著美國借貸成本將會上升。與此同時,一、二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僅增長0.4%和1.3%,接近衰退邊緣。因此,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抑制我國出口增長。二是人民幣匯率持續溫和升值,將會弱化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三是國內勞動力成本增加,緊縮政策導致融資成本持續上漲,使中小型外貿企業經營困難,并影響其外貿出口。四是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對我國出口帶來一定影響。

總體來看,隨著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特別是歐美等主要貿易伙伴增長動力不足,我國外貿出口增速將繼續有所減慢。初步預計,我國三季度出口增長18%左右,進口增長20%左右,貿易順差696億美元,同比增長6.7%左右。

通貨膨脹壓力依然較大

一、通貨膨脹水平創三年來新高

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物價總體上呈不斷攀升態勢。1-7月份,CPI同比上漲5.5%,其中,7月份CPI上漲6.5%,創2008年6月份以來的新高。1-7月份CPI上漲中翹尾因素拉動了3.3個百分點,貢獻率約為60%,新漲價因素拉動了2.2個百分點,貢獻率約為40%。從CPI構成來看,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是推動CPI上漲的最主要因素,1-7月食品價格上漲12.2%,拉動CPI上漲約3.8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9%左右,居住價格上漲6.3%,拉動CPI上漲約1.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20%左右,而煙酒、衣著、家庭用品、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和娛樂文教等其他六大類消費支出僅貢獻了CPI上漲的11%左右。

二、三季度CPI將達到季度峰值

推動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是食品價格仍有上漲壓力。重大自然災害頻發影響糧食生產,特別是近期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成為拉動CPI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7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4.8%,對CPI上漲的貢獻率達到67%左右,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6.7%,對CPI上漲的貢獻率達到22.5%左右。盡管豬肉價格三季度環比上漲幅度將比二季度略有減緩,但蛋類和其他肉類產品價格環比漲幅比二季度擴大,對物價上漲的影響不容小覷。二是近期美國經濟增長十分低迷,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空間十分有限,美聯儲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性明顯加大,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脹預期,美元貶值將給我國帶來新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三是負利率具有刺激借貸、擴張需求的作用,物價上漲的貨幣環境仍然比較寬松。四是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消除。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油價和電價等資源價格上調等因素,將成為推動消費價格走高的剛性因素。

抑制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是穩定物價總水平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央行高頻操作回收流動性,有助于削弱物價上漲的貨幣基礎,一系列穩定物價的政策措施在三季度進一步見效,使得物價上漲保持在可控范圍之內。二是美國信用等級下調導致石油等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高位震蕩下行,有助于緩解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三是限購擴展到二三線城市等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發力有望推動房價穩中趨降以及宏觀經濟降溫預期等因素,使得居民通脹預期將會適度回落。四是翹尾因素影響略有減弱。三季度CPI翹尾因素為2.8個百分點,較上半年減少0.5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糧食生產和美國貨幣政策走向等重要因素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壓力依然較大,CPI漲幅有可能創出今年季度峰值。初步預計,三季度CPI同比上漲6.2%左右,高于二季度5.7%的漲幅;三季度工業生產者價格上漲7.3%左右。

綜上分析,當前,我國經濟出現了穩中趨緩的跡象,而經濟適度放緩并未嚴重影響到就業形勢。通過主動調控促使經濟適度降溫,對于我國調結構、轉方式、控物價,都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要容忍經濟適度降溫。從物價水平來看,盡管顯性通貨膨脹壓力較大,但并未出現加速上漲的態勢,仍在可控的范圍內,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因長期價格管制導致的隱性通脹問題。因此,要創造條件大力推進要素價格機制改革,解決隱性通脹問題,特別是充分運用價格杠桿,發揮市場的引導作用,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從國際收支來看,當前我國外貿順差呈減少態勢,內外部經濟向均衡方向發展,“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退稅政策應適時退出,減少出口載能,緩解國內資源能源緊張狀況,進一步推進內外部經濟更加均衡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延伸閱讀
上一篇:中國6月繼續增持美國債57億美元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騰訊]
關鍵字:經濟增長 平穩 減速

宏觀經濟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阳春市| 静宁县| 开化县| 会同县| 伽师县| 抚远县| 玛多县| 呈贡县| 平安县| 渝北区| 信阳市| 晋州市| 定远县| 湘潭市| 榆林市| 五莲县| 革吉县| 大埔区| 普洱| 和平区| 淮北市| 赤峰市| 宜川县| 乐至县| 舞钢市| 宜丰县| 连山| 丰都县| 闸北区| 九龙坡区| 漳平市| 精河县| 林甸县| 天水市| 铁岭市| 慈溪市| 阿拉善左旗| 荃湾区| 榆社县|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