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計三季度通脹壓力猶存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多位專家認為,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7月CPI數據略高于市場預期,預計三季度通脹壓力仍將處于高位,四季度才會逐步回落。專家認為,宏觀經濟政策適度從緊的基調不能放松,應適時改善我國“負利…
多位專家認為,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7月CPI數據略高于市場預期,預計三季度通脹壓力仍將處于高位,四季度才會逐步回落。專家認為,宏觀經濟政策適度從緊的基調不能放松,應適時改善我國“負利率”狀況,對“熱錢”采取嚴厲監管措施。
通脹仍處高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殷劍鋒認為,7月CPI數據略超預期,下半年的通脹形勢會否明顯改善還很難說,但CPI數據會逐漸地、緩慢地回落。“由‘熱錢’導致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是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從流動性來看,目前我國面臨的經濟形勢復雜多樣,但流動性過剩主要是源于境外資金的流入非常迅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食品依然是推動CPI上升的主要動力。“食品價格繼續上升,7月豬肉價格上漲了56.7%,對7月CPI漲幅貢獻了接近1.5個百分點。如果扣除食品推動因素,7月CPI數據與上月大致持平。”他同時表示,現在市場更關注下一步貨幣政策是否出現拐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7月CPI同比漲幅再創新高,三季度通脹壓力仍將處于高位,預計四季度可能會逐步趨穩回落,到今年年底可能會下降到4%左右。他認為,雖然7月CPI主要仍為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所推動,但是非食品方面也不容忽視。他分析稱,近期的美債危機將會對資本流動性帶來壓力,美元貶值會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面臨上漲壓力。“當前由于市場恐慌情緒,大宗商品跌幅較大,但未來大宗商品價格仍有可能上升,屆時將對通脹產生壓力。”
政策尚難轉向
殷劍鋒指出,鑒于目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下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力度不能放松。一方面,我國的利率政策應該隨著通脹趨勢變化而調整;另一方面,考慮到“熱錢”流入對國內通脹帶來的巨大壓力,監管部門應該加強資本項目監管,同時人民幣匯率應該更富有彈性。
巴曙松認為,目前歐美債務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主要經濟體呈弱增長格局,預期我國宏觀政策適度從緊的基調將得以堅持,但不會加碼。同時,降準、降息等放松操作目前還不太可能實施,財政政策在促進投資和調結構方面會發揮積極作用。
連平也稱:“未來貨幣政策將進入一個審慎平衡操作階段。”連平判斷,當下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都不大,而公開市場操作將成為主要的政策工具使用。雖然目前國內負利率狀況持續惡化,似乎有進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目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也在持續惡化,世界經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國進一步升息將導致中外利差再度擴大,國際短期資本流入的速度將有所加快,從而加大國內的流動性壓力。同時,繼續升息將會使得中小企業經營“雪上加霜”。
來源:中國證券報
通脹仍處高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殷劍鋒認為,7月CPI數據略超預期,下半年的通脹形勢會否明顯改善還很難說,但CPI數據會逐漸地、緩慢地回落。“由‘熱錢’導致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是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從流動性來看,目前我國面臨的經濟形勢復雜多樣,但流動性過剩主要是源于境外資金的流入非常迅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食品依然是推動CPI上升的主要動力。“食品價格繼續上升,7月豬肉價格上漲了56.7%,對7月CPI漲幅貢獻了接近1.5個百分點。如果扣除食品推動因素,7月CPI數據與上月大致持平。”他同時表示,現在市場更關注下一步貨幣政策是否出現拐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7月CPI同比漲幅再創新高,三季度通脹壓力仍將處于高位,預計四季度可能會逐步趨穩回落,到今年年底可能會下降到4%左右。他認為,雖然7月CPI主要仍為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所推動,但是非食品方面也不容忽視。他分析稱,近期的美債危機將會對資本流動性帶來壓力,美元貶值會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面臨上漲壓力。“當前由于市場恐慌情緒,大宗商品跌幅較大,但未來大宗商品價格仍有可能上升,屆時將對通脹產生壓力。”
政策尚難轉向
殷劍鋒指出,鑒于目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下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力度不能放松。一方面,我國的利率政策應該隨著通脹趨勢變化而調整;另一方面,考慮到“熱錢”流入對國內通脹帶來的巨大壓力,監管部門應該加強資本項目監管,同時人民幣匯率應該更富有彈性。
巴曙松認為,目前歐美債務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主要經濟體呈弱增長格局,預期我國宏觀政策適度從緊的基調將得以堅持,但不會加碼。同時,降準、降息等放松操作目前還不太可能實施,財政政策在促進投資和調結構方面會發揮積極作用。
連平也稱:“未來貨幣政策將進入一個審慎平衡操作階段。”連平判斷,當下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都不大,而公開市場操作將成為主要的政策工具使用。雖然目前國內負利率狀況持續惡化,似乎有進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目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也在持續惡化,世界經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國進一步升息將導致中外利差再度擴大,國際短期資本流入的速度將有所加快,從而加大國內的流動性壓力。同時,繼續升息將會使得中小企業經營“雪上加霜”。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