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稍有舒緩 7月A股存量資金逆市上揚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經歷了整整兩個月的極度緊張之后,A股市場資金面在7月份得到喘息的機會。
在經歷了整整兩個月的極度緊張之后,A股市場資金面在7月份得到喘息的機會。
根據上海證券報和申銀萬國研究所聯合推出的股市月度資金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7月末,A股二級市場的存量資金為1.36萬億,相比上個月增加200億,扭轉此前頹勢。同時,連續撤資的場內保證金也在重重利好下,大幅回升。這個跡象究竟是長線流入的開始,還是股市反彈后的曇花一現,應該是整個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保證金逆市流入
僅僅根據同期的指數表現看,A股市場資金在7月份出現凈流入顯得令人費解。
當月,上證指數合計下跌2%以上,仍在延續6月份的跌勢。同時,政策面信號也在7月中重新收緊,股市反彈夭折更令場內人氣渙散。而此時,A股市場的存量資金卻在上升,令人關注。
根據申萬研究所對全國各營業部的分層抽樣顯示,2011年7月份的資金流入,主因在于個人保證金的大幅增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7月末,滬深股票市場的個人資金在過去一個月內增加了500億元,而此前的6月和5月,個人保證金都在大幅流失。
另外,當月的機構資金空前困難。偏股型基金的募集規模僅為30億,為近兩年的歷史第二低數據。這表明,在機構資金無法抽身的時候,7月份的市場反彈更多依靠股市存量資金和個人增量資金維持,這也與當月的市場反彈熱點多集中于小盤股的特征相吻合。
融資壓力較大
雖然A股市場的個人資金在流入,但當月A股市場的其他資金消耗仍在進行,逆市的融資負擔,已經成為A股市場今年以來的重要資金流失渠道之一。另外還有交易費用和傭金,以及大小非減持。
根據資金月報的統計,當月A股IPO的融資規模為118億元,比6月份的107億元略有上升;另外,股改減持資金需求為3億元,印花稅和傭金126億元,算上再融資規模以及其他雜項,2011年7月份,A股市場實際消耗的資金總量為300億元。
累計來看,2011年1月至7月末,A股市場存量資金的支出達到3160億元以上,其中,新股IPO的融資規模達到1700億以上,占比近六成。另外,盡管同期市場下跌,但A股市場支付的交易傭金和稅費仍然達到900億上下,約占同期市場總支出的3成。另外,包括再融資、股改等各類資金的直接支出也相當大。
僅計算上述三大類的資金消耗就達到了3000億元以上,顯示了A股市場在2011年背負了沉重的資金“負擔”。但同時這也說明,A股市場仍在為過去的高估值“還債”,A股市場的估值吸引力以及盈利效應等尚無法和其他投資途徑相提并論。
資金市值比略有放松
在指數下跌和資金流入的情況下,對A股最重要的資金市值比也在改善,讓人略感欣慰。
根據統計數據,2011年7月29日,A股市場的市值資金比為6.45,比6月底的6.5有所下降,但整體仍然偏高。(市值資金作為資金供需的指標,2008年以來經驗閾值上限為6.3)。不過考慮到在剛剛過去的6月3日,A股市場的市值資金比為6.1,短短2個月后,這個資金比已經在6.45上下,A股市場的資金狀況顯然比較緊張。
來源:上海證券報
根據上海證券報和申銀萬國研究所聯合推出的股市月度資金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7月末,A股二級市場的存量資金為1.36萬億,相比上個月增加200億,扭轉此前頹勢。同時,連續撤資的場內保證金也在重重利好下,大幅回升。這個跡象究竟是長線流入的開始,還是股市反彈后的曇花一現,應該是整個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保證金逆市流入
僅僅根據同期的指數表現看,A股市場資金在7月份出現凈流入顯得令人費解。
當月,上證指數合計下跌2%以上,仍在延續6月份的跌勢。同時,政策面信號也在7月中重新收緊,股市反彈夭折更令場內人氣渙散。而此時,A股市場的存量資金卻在上升,令人關注。
根據申萬研究所對全國各營業部的分層抽樣顯示,2011年7月份的資金流入,主因在于個人保證金的大幅增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7月末,滬深股票市場的個人資金在過去一個月內增加了500億元,而此前的6月和5月,個人保證金都在大幅流失。
另外,當月的機構資金空前困難。偏股型基金的募集規模僅為30億,為近兩年的歷史第二低數據。這表明,在機構資金無法抽身的時候,7月份的市場反彈更多依靠股市存量資金和個人增量資金維持,這也與當月的市場反彈熱點多集中于小盤股的特征相吻合。
融資壓力較大
雖然A股市場的個人資金在流入,但當月A股市場的其他資金消耗仍在進行,逆市的融資負擔,已經成為A股市場今年以來的重要資金流失渠道之一。另外還有交易費用和傭金,以及大小非減持。
根據資金月報的統計,當月A股IPO的融資規模為118億元,比6月份的107億元略有上升;另外,股改減持資金需求為3億元,印花稅和傭金126億元,算上再融資規模以及其他雜項,2011年7月份,A股市場實際消耗的資金總量為300億元。
累計來看,2011年1月至7月末,A股市場存量資金的支出達到3160億元以上,其中,新股IPO的融資規模達到1700億以上,占比近六成。另外,盡管同期市場下跌,但A股市場支付的交易傭金和稅費仍然達到900億上下,約占同期市場總支出的3成。另外,包括再融資、股改等各類資金的直接支出也相當大。
僅計算上述三大類的資金消耗就達到了3000億元以上,顯示了A股市場在2011年背負了沉重的資金“負擔”。但同時這也說明,A股市場仍在為過去的高估值“還債”,A股市場的估值吸引力以及盈利效應等尚無法和其他投資途徑相提并論。
資金市值比略有放松
在指數下跌和資金流入的情況下,對A股最重要的資金市值比也在改善,讓人略感欣慰。
根據統計數據,2011年7月29日,A股市場的市值資金比為6.45,比6月底的6.5有所下降,但整體仍然偏高。(市值資金作為資金供需的指標,2008年以來經驗閾值上限為6.3)。不過考慮到在剛剛過去的6月3日,A股市場的市值資金比為6.1,短短2個月后,這個資金比已經在6.45上下,A股市場的資金狀況顯然比較緊張。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