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概念引發千億級投資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7日,國防部證實了中國改造廢舊航母用于科研訓練的消息。而在此之前,中國首艘航母將在“八一”建軍節出港海試的傳聞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流傳,并引發了航母概念股的集體上漲。接受《經濟參考…
27日,國防部證實了中國改造廢舊航母用于科研訓練的消息。而在此之前,中國首艘航母將在“八一”建軍節出港海試的傳聞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流傳,并引發了航母概念股的集體上漲。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和分析師普遍認為,中國的航母建設將在未來引發千億級的投資,并將極大地促進包括高端裝備制造在內的多個產業的升級。
引燃
航母概念將成關注熱點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27日在北京舉行的國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于科研試驗和訓練。耿雁生說,中國有關部門正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認真研究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目前改造的這艘航母出海試驗的具體時間,要根據整個改造工程進度來確定。同時,主要依靠中國自己力量培訓艦載機飛行員的工作正在進行當中。而在稍早之前,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曾披露,“八一”建軍節左右,中國首艘航母訓練艦將出港海試。
中國首艘航母近期試航的傳聞周三在資本市場上迅速引發了投資者們的熱情。截至27日收盤,船舶制造板塊全線飄紅,整體上漲3.30%,居行業漲幅之首。從個股來看,A股市場上涉及航母概念的股票普遍出現上漲。其中,涉及船體制造的中國重工和中船股份分別上漲了3.86%和6.18%,中國船舶和廣船國際也分別上漲了2.30%和2.85%。在涉及艦載機方面,西飛國際、哈飛股份和洪都航空則分別上漲了0.84%、1.66%和1.32%。除此之外,在航母概念所涉及的發動機、蓄電池、高端材料、信息系統等上市公司方面,其股價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航母概念是醞釀已久的題材,此次(發布會)將有利于市場的炒作,在目前市場熱點比較散亂的情況下有望形成短期的炒作熱點。”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另一方面,發展航母是中國未來的趨勢,對其投入也將不斷加大,這將對相關的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持續性的利好。實際上,在今年以來的季度策略報告中,幾乎所有的基金都對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顯示出了極大的興趣,而航母概念正是這一行業的集中體現。
除了基金之外,券商分析師也對中國首艘航母的試航及其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抱有極其樂觀的態度。其中,中國重工、中國船舶和中船股份成為最為引人關注的三家上市公司。多位分析師認為,中國重工將是此次及后續航母建造受益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國重工旗下大連造船廠是我國最著名的海軍大型艦艇建造商,修整‘瓦良格’號不僅可以給公司帶來巨額收入,在未來中國自主建造航母的時候,公司也可能是唯一的航母建造基地。”國都證券機械設備行業研究員肖世俊表示。
規模
千億投資“砸”向航母產業
市場和投資者的歡欣鼓舞以及機構們的樂觀態度并非空穴來風。多位分析師的研究顯示,從改造后的瓦良格號開始,中國航母編隊的建設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引發規模高達數千億元,涉及包括高端裝備制造、高端材料、信息系統在內的數個行業的投資高潮。
“未來5年,航母產業鏈年均市場容量將達300億元。”方正證券機械行業資深研究員李儉儉表示,瓦良格號航母形成戰斗群所需費用約為60億美元,中國首艘自建航母戰斗群則約需120億美元。中國未來5年至少形成2個航母戰斗群,年均市場容量將達300億元。
李儉儉表示,假設未來5年中國建有兩個航母戰斗群,即一艘自建航母和一艘改建瓦良格號。依據國際航母造價推算,我國首艘自建航母及瓦良格號航母改建費用共需180億美元,按照2010年平均匯率1:6.77計算即1218億元人民幣。再加上人員培訓、燃油和航母維護費用等,預計需1500億元。其中,船體建造市場容量為846億元,艦載機市場容量為237億元,戰斗機市場容量203億元,發動機市場容量為162億元,雷達市場容量為191億元,武器系統市場容量為92億元。
“建造航母編隊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包括航母、艦載機、編隊輔助艦艇等作戰單元,建造一支航母編隊將帶動巨大的產業投資,通過估算,建造一支完整的航母編隊所需的投資至少在100億美元以上。”東莞證券分析師劉卓平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我國面臨的東海和南海領土主權的安全,結合我國技術發展情況,建造中型航母是目前最有可能的選擇,根據不同媒體的預測,我國很有可能建造兩艘以上航母,兩艘總造價應該在100億至150億美元左右,以及加上其后每年的維修保障費用,我國航母帶動的投資應該是千億元級別。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珊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日本、韓國、印度、泰國都有大型水面艦只,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在海外有眾多的利益,而我國航母起步很晚,發展3到5艘航母也不算多。“美國2010年GDP總量約為14.5萬億美元,擁有11個排水量皆超過10萬噸的重型航母戰斗群。中國2010年GDP總量約為5.7萬億美元,為美國的2/5,據此測算,中國的經濟實力足夠支撐擁有5艘重型航母戰斗群或10艘左右中型航母戰斗群。”李儉儉也表示。
升級
五大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在未來中國航母建設過程中,在千億級資金的刺激下,包括高端裝備制造、高端材料等眾多高技術產業將引來發展和升級的黃金期。
中國船舶信息中心認為,航母及其作戰系統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多技術領域的集成與交融過程,必須動員多個行業的最高科技水平和工業能力。發展航母不僅對船舶工業能力和相關裝備技術水平提出了極高要求,為高附加值船舶和先進海洋工程裝備研制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也對航空、動力、機械、電子、材料乃至燃料工業提出了超乎尋常的要求,推動這些行業的升級和轉型,同時,也錘煉了中國制造業的復雜大系統集成能力。
肖世俊認為,建造航母可推進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航母是高新技術的集合體,價值量大,如美國“福特級”第2艦預算110億美元,其產業鏈涉及材料、裝備制造、艦載機、動力系統,以及導航偵察設備等多個行業,建造航母對于我國制造業升級催化作用非常大。
劉卓平認為,千億元級別投資將為航母產業帶來5大方向的投資機會并促進相關產業的升級。“主要包括高端裝備制造、航空武器系統、動力系統、高端材料和信息系統。”劉卓平表示,航母建造將促使高端裝備行業快速發展,航空武器系統也將面臨技術升級。除此之外,其它航母系統也將迎來技術升級:動力系統將帶動更多技術及資本投資,高端材料將實現產業升級以及進口替代,信息系統也將面臨升級“航母千億級別投資將帶動整個航天軍工產業的升級,使整個航天軍工板塊受益。”劉卓平表示。
“航母試水以及未來航母編隊的建造對于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革新、攻關和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航證券機械行業研究員魏萌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3至5年內,中國將有望形成3至5艘以常規動力航母為核心的航母編隊,這對我國的海防軍工行業以及海洋工程將是一個大的利好。在軍工行業,魏萌表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逐漸加大了海防建設的投入,相關訂單的增長也十分迅速,而航母的試航以及未來的建設預計將對海防軍工的產業發展和技術升級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而在海洋工程上,魏萌則表示,航母的試水和后續建設一方面表明了中國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相關材料(特種鋼以及專用鋼)、傳動裝置、動力系統、通信系統上實現了突破,也將對這些產業未來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作用。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