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中國信貸占GDP比重已超10%警戒線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在重慶舉行的瑞士信貸中國投資年會上,瑞信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預計,中國經濟將實現“緩著陸”——中國將經歷一段長時間的經濟增速減緩,而幅度亦可能較市場預期高。
昨日在重慶舉行的瑞士信貸中國投資年會上,瑞信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預計,中國經濟將實現“緩著陸”——中國將經歷一段長時間的經濟增速減緩,而幅度亦可能較市場預期高。
瑞信認為,高企的通貨膨脹、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大量的地方債務將對疲軟的經濟增長產生進一步威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已導致中國的信貸占GDP比重超出警戒線水平。
中國經濟“緩著陸”可能性最大
“目前市場人士依然預計中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經濟增速在經歷2~3個季度的減緩之后將出現復蘇。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在8%至8.5%這一相對較低的水平。”陳昌華表示。
陳昌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軟著陸’意味著經濟放緩之后很快將會反彈,但‘緩著陸’的情況下,經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增長緩慢。中國的情況看上去更像是‘緩著陸’。”
在這種情況下,瑞信預計只有部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問題會在經歷艱難談判之后得到解決,房地產市場將經歷15%~20%的適度價格調整和相當長時間的滯銷,名義GDP增長率將在8%至8.5%之間徘徊,CPI通脹率將保持在4%左右,同時,金融系統放貸將放緩且更趨謹慎,信貸占GDP比重將逐漸回落至長期趨勢水平。公司盈利水平可能保持在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瑞信經濟學家修改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將2012年中國GDP增長預期由8.9%下調至8.5%,預計持續通脹、緩慢增長和持續的緊縮政策將貫穿2011年下半年直至2012年。
信貸占GDP比重已超10%的警戒線
瑞信分析顯示,在過去兩年中,大量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已經導致中國的信貸占GDP比重達到了警戒線水平,而這一點恰恰常被市場忽視。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一季度公布的數據,2009~2010年,整個金融系統內信貸融資已經達到了26.7萬億元人民幣,較2008年底增長了71%。
此外,瑞信分析師運用巴塞爾委員會的方法,通過對比目前的信貸占GDP比重及其長期趨勢間的缺口來評估銀行業信貸風險,得出結論認為,該比重目前已遠遠超出10%這一警戒線。
瑞信認為,該數據為未來銀行業資產質量吹響了警號。該行分析稱,2011年一季度,近1000家非金融類公司的利息償付率已降至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瑞信認為,高企的通貨膨脹、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大量的地方債務將對疲軟的經濟增長產生進一步威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已導致中國的信貸占GDP比重超出警戒線水平。
中國經濟“緩著陸”可能性最大
“目前市場人士依然預計中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經濟增速在經歷2~3個季度的減緩之后將出現復蘇。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在8%至8.5%這一相對較低的水平。”陳昌華表示。
陳昌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軟著陸’意味著經濟放緩之后很快將會反彈,但‘緩著陸’的情況下,經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增長緩慢。中國的情況看上去更像是‘緩著陸’。”
在這種情況下,瑞信預計只有部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問題會在經歷艱難談判之后得到解決,房地產市場將經歷15%~20%的適度價格調整和相當長時間的滯銷,名義GDP增長率將在8%至8.5%之間徘徊,CPI通脹率將保持在4%左右,同時,金融系統放貸將放緩且更趨謹慎,信貸占GDP比重將逐漸回落至長期趨勢水平。公司盈利水平可能保持在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瑞信經濟學家修改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將2012年中國GDP增長預期由8.9%下調至8.5%,預計持續通脹、緩慢增長和持續的緊縮政策將貫穿2011年下半年直至2012年。
信貸占GDP比重已超10%的警戒線
瑞信分析顯示,在過去兩年中,大量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已經導致中國的信貸占GDP比重達到了警戒線水平,而這一點恰恰常被市場忽視。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一季度公布的數據,2009~2010年,整個金融系統內信貸融資已經達到了26.7萬億元人民幣,較2008年底增長了71%。
此外,瑞信分析師運用巴塞爾委員會的方法,通過對比目前的信貸占GDP比重及其長期趨勢間的缺口來評估銀行業信貸風險,得出結論認為,該比重目前已遠遠超出10%這一警戒線。
瑞信認為,該數據為未來銀行業資產質量吹響了警號。該行分析稱,2011年一季度,近1000家非金融類公司的利息償付率已降至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