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食品價格引爆通脹 僅加息恐難奏效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印度2010年通貨膨脹有很大一部分是食品價格帶動的。印度商務部周四公布,截至1月8日的一周內該國食品批發價格指數周比上升15.52%,升幅較此前一周的16.91%有所回落,為連續第二周放緩。 受國…
印度2010年通貨膨脹有很大一部分是食品價格帶動的。印度商務部周四公布,截至1月8日的一周內該國食品批發價格指數周比上升15.52%,升幅較此前一周的16.91%有所回落,為連續第二周放緩。
受國內蔬菜市場供不應求的影響,此前幾周內印度食品物價指數不斷攀升。自今年1月1日起,燃料物價指數也攀升至11.53%。去年11月份的批發價格指數漲幅也達7.48%。
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食品開支占家庭預算的50%以上,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不足10%。而印度有40%的人口生活在聯合國貧困線以下,每天掙不到2美元,當地有數百萬人在食品上要花費50%左右的收入,因此食品價格不斷飆升已成為印度民眾與政府的心頭大患。
經濟學家普遍預計,在2010年六次加息后,印度央行在1月25日的議息會議后幾乎肯定會再次緊縮貨幣政策。
印度總理經濟委員會近期預計2011年印度通脹率會進一步下降,最終落在5.5%至6%之間。然而,根據路透社最近對經濟學家的調查,印度居高不下的通脹率在未來幾個季度才能逐步下降,這很可能促使印度央行更加積極地且比預期更早地升息。
然而,一些專家卻認為,印度并不能靠加息來遏制主要由食品價格引起的通脹。《農業-食品價值評估報告》的編輯施密特認為,在印度,食品需求正在超過這個國家的食品供應能力。由于印度的農業體系在一個世紀中沒有取得什么進步,食品價格上漲無法刺激食品供應的增加,印度政府短期內無法讓國內生產商增加食品供應。因此,他認為加息會降低食品需求,其最終結果是降低經濟增長速度。
為控制食品價格,印度政府1月13日宣布采取提供補貼、限制出口、打擊囤積和成立協調機構等14項措施,旨在控制近期因蔬菜水果等食品價格飆升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印度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當前通貨膨脹加劇是由蔬菜和水果價格上漲推動。印度政府認為,食品通脹唯一長效解決之道在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力。
在印度眾多價格上漲的食品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洋蔥。新德里市場上的洋蔥價格已經在一年內漲了7倍,目前已到每公斤65盧比左右,將近10元人民幣。因此印度政府將對洋蔥銷售提供補貼,同時繼續維持洋蔥出口禁令。
此外,印度政府將對所有基本商品的進出口進行周期性評審,在控制出口的同時減少進口限制,手段包括降低進口關稅,以增加國內供應。印度政府還將采取嚴厲措施打擊囤積和操縱物價行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