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行業“贖身潮”有喜有憂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金融危機陰云漸散,美國銀行業“自立”的意愿愈加高漲。到目前為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國運通、高盛、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等華爾街大行都已經全部償還了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救…
隨著金融危機陰云漸散,美國銀行業“自立”的意愿愈加高漲。到目前為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國運通、高盛、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等華爾街大行都已經全部償還了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救助資金。另外,部分美國地區性銀行也在醞釀退出TARP。
華爾街大行急于退出TARP的舉動情有可原,畢竟這項“雪中送炭”的救助項目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受救助對象自由運作的空間。說白了,銀行的經營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要賺錢,銀行就得自己把握方向盤。但對于接受救助的銀行來說,TARP的諸多附加條款成為極大阻礙,這些條款不但讓銀行在高管薪酬、股東分紅等諸多問題上沒有完全的話語權,而且使其在頗具吸引力的高風險業務領域也無法施展拳腳。
美國銀行業提前償債“贖身”可以說是有喜有憂。好的一面是,成功清償TARP救助金可看作是美國金融業和經濟復蘇的一個信號。今年以來,美國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逐步縮減,整體利潤實現穩步增長。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由FDIC擔保的7760家美國銀行實現盈利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未盈利銀行占比降至2008年6月份以來最低水平,貸款損失撥備也降至去年同期的一半,并達到2007年末以來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金融板塊在股市上的表現也十分搶眼。今年以來,美國KBW銀行股指數累計上漲18%,同期標普400指數漲幅為11%。其中,表現突出的花旗集團股價漲幅接近40%,令持有大筆該公司股權的美國財政部通過售股賺得盆盈缽滿。在金融股帶動下,近期標普500指數也連續上攻,達到兩年半新高。
但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銀行還債的手段是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籌資,而不是依靠穩定的盈利收入。此外,在同行已經清償債務的壓力影響下,一些資本并不充裕的銀行可能因攀比心理而急于償還政府救助金,卻忽視了此舉可能帶來的后果,即資本實力更為薄弱,經營更不穩定。一些分析人士已警告稱,因擔憂對資本水平的影響,監管方可能不會同意大部分中小銀行提前償清TARP救助金。
眼下,盡管美國銀行業的盈利水平初步走上復蘇軌道,但仍有許多銀行身陷問題商業和住房貸款的困境。無論是美國銀行業還是整個美國經濟,目前都還處于調整期,尚未全面脫離危險。從這一點來看,“為了償債而償債”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美國銀行業理應先確保自己站穩腳跟后,再甩開政府支持的拐杖。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全球并購熱陡然升溫 下一篇:年度財報顯示美政府收支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