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財報顯示美政府收支惡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財政部12月21日發布的年度財政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10財年中,由于政府借債及聯邦政府雇員和退伍軍人津貼支出增加的規模遠超收入增長,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再增2萬億美元至1…
美國財政部12月21日發布的年度財政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10財年中,由于政府借債及聯邦政府雇員和退伍軍人津貼支出增加的規模遠超收入增長,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再增2萬億美元至13.473萬億美元。
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擴大,意味著美國總統奧巴馬要兌現“首個任期內將政府財赤減半”的承諾已是難上加難;更糟糕的是,美國聯邦政府運營成本持續上升,也讓外界對于美國陷入債務危機的擔憂再度升溫。
未來兩財年赤字將居高不下
數據顯示,截至2010財年年底,美國聯邦政府持有約2.9萬億美元資產和16.4萬億美元負債;美國聯邦政府該財年現金預算赤字倒是由2009財年的1.417萬億美元收窄至1.294萬億美元,但鑒于奧巴馬上周五剛剛簽署了總額8580億美元的減稅法案,2011財年和2012財年的政府現金預算赤字水平,仍將超過1萬億美元規模。
未來兩個財年政府現金預算赤字居高不下,加之整體財赤水平從2008財年的10.2萬億美元快速升至13.473萬億美元,這讓正在為奧巴馬政府支出議案激烈爭論的美國國會議員們更加難以平心靜氣。不過由于奧巴馬政府目前執行的合法支出案將在美國東部時間22日零時到期,議員們只好在21日晚間通過了一項折中的政府支出議案。
新議案將保證美國聯邦政府在明年3月4日前擁有可支配的政府支出。不過,由于此前提出的1.1萬億美元“綜合”支出議案沒能通過國會審議,只有折衷議案作為支出依據的美國聯邦政府在未來100多天時間里,將只能維持基本運營功能,而不具備任何額外支出能力。
赤字難有削減空間
美國國會此次推出折中支出議案,主要目的是等待明年1月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重開之時,開啟針對美國聯邦政府開支的實質性削減舉措。此前在今年11月初舉行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中,美國民主黨輸掉了眾議院多數黨地位,并損失了參議院的大量席位。
共和黨議員希望能在2011年的政府支出議案中削減1000億美元。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伯恩稱,議員們需要做出艱難選擇來削減年度預算赤字,目前政府財赤相對經濟規模的占比處于“二戰”以來最高。但民主黨議員對此明確表示反對,艾奧瓦州參議員湯姆·哈金表示,削減政府支出可能破壞為減少失業及支持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所做的努力。
美國媒體預計,“驢象”兩黨的減赤之爭將在明年初正式打響。但無論結果如何,奧巴馬在2009年上任之初許下的“首個任期內將政府財赤減半”的承諾,其實現難度已較先前顯著加大。要知道,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希望在未來兩年內針對民主黨政府支出所實施的“毫無顧忌”的削減目標,也只有21%的幅度而已。
或現債市危機
與此同時,隨著高財赤數據出爐,外界對于美國爆發債務危機的擔憂有可能再度升溫。評級機構穆迪日前曾宣稱,一旦8580億美元減稅案通過美國國會審議,該機構可能下調美國的信用評級,其出發點實際上就對于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的擔憂。
美聯儲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此前曾連續兩次警告稱,美國政策制定者需要將政府財政恢復到有序狀態,“除非采取措施解決財政赤字的問題,否則很可能發生債券市場危機”。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卜若柏認為,美國聯邦政府減赤的前景并不樂觀;特別是赤字高企導致的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揚,將推動政府借貸及新發債務成本雙雙增加。而一旦美國聯邦政府不得不通過降低稅率來刺激經濟,就又會進一步提高政府負債,從而使財赤和債券市場的相互作用陷入惡性循環。(記者高健)
標普稱
美國應出臺中期財政整頓計劃
全球知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主權信用評級團隊22日指出,其目前的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仍為“AAA”,前景為“穩定”,只有特定情況下才會改變上述觀點,但該機構仍然認為美國需要出臺一個中期財政整頓計劃。
標普是在回復中國證券報記者電子郵件采訪時作出上述表態的。其主權信用評級團隊表示,針對美國主權信用做出“AAA”評級的根據是美國“高度多元化及富有顯著彈性”的實體經濟、靈活的財政政策及美元相對于其他貨幣的突出地位。同時,“穩定”的前景說明,標普認為美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能夠應對近期有所上升的風險因素。
該團隊稱,只有當負面因素影響美國中長期增長預期、政府赤字及針對各行業機構的救助成本持續飆升以及美元的全球地位顯著下滑等幾大因素同時出現時,標普才會考慮調整針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前景“穩定”的判斷。
不過,該團隊仍建議美國出臺一份較其2011財年財政預算案“更詳盡的、更具中期意義的”財政整頓報告。而同樣需要進行財政整頓的還有歐元區內面臨主權債務風險的各經濟體。標普主權信用評級團隊指出,歐元區經濟體需要密切關注的并非通脹,而是如何讓能夠在不犧牲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消除自身的巨額公共債務負擔。
標普首席經濟學家大衛·魏思(DavidWyss)指出,盡管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一樣需要通過政策調整來應對巨額赤字的威脅,但美國國債的安全性仍然較高。他預計,美國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為3%,而未來兩年的GDP增速分別達2.6%和2.9%;其中,美國聯邦政府支出將在未來兩年保持低水平,而非住宅建筑部門則將在2012年底才會對美國經濟增長做出積極貢獻。
“促經濟”“減赤字”不可得兼
奧巴馬押寶經濟復蘇
“美國聯邦政府當前重點在于繼續支持經濟增長,但長期財政挑戰亦須得到解決。”美國財政部在其年度財政報告聲明中的這番“告白”,頗有些“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感覺。
然而,過去兩年間政府財赤連續攀升、經濟復蘇力度卻極為有限的事實證明,“二者不可得兼”。對此,入主白宮將滿兩年的奧巴馬的選擇是——“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曾在上任之初將引領經濟復蘇作為“任內首要任務”并設定了“赤字減半”可觀目標的奧巴馬,進入本月以來先是與國會共和黨議員就8580億美元延長減稅法案達成一致,隨后又提出總額高達1.1萬億美元的政府融資議案,這相當于對減赤承諾暫時說了“再見”,轉而專注于促進經濟復蘇。
奧巴馬作出上述選擇的一大前提是承認了兌現減赤承諾的空前難度。數據顯示,美國聯邦政府未來75年內為履行社保和醫療等長期融資義務所需支持的兩個項目額度分別高達43.058萬億美元和30.857萬億美元,這相當于提前預訂了每年近1萬億美元的政府開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數據還是被美國國會極力壓縮后的規模;這意味著,如不能100%按照壓縮后的預算進行支出,美國聯邦政府的支付壓力還將更大。
民主黨在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中的失利也給奧巴馬敲響了警鐘。面對一個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奧巴馬如若堅持同時推進“促經濟”和“減赤字”這兩大目標,就得承擔最終“魚與熊掌都未得到”的風險;與其如此,倒不如“以魚換熊掌”來得實惠。一方面,共和黨議員費盡心思制定的未來兩年政府支出削減幅度也僅有21%;另一方面,奧巴馬在延長小布什政府減稅政策問題上的妥協,換來了8580億美元減稅案這一“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的面世。
當然,民主黨“中考”失利給奧巴馬更大的一個教訓在于,經濟能否復蘇、就業市場能否改善是關系到能否取得更多選票的關鍵所在。從這個角度講,以財政支出促進經濟也應是奧巴馬的不二選擇。
奧巴馬算得清楚: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時,如果美國經濟增速恢復到或者接近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那么,縱使“赤字減半”的目標仍然遙不可及,其在白宮辦公室里再待上四年的可能性也將大幅提高。
與此同時,奧巴馬心里也并不踏實:因為在大量政府支出刺激經濟的同時,赤字的上揚也會推動政府借貸成本的升高,并造成新的赤字堆積。換言之,奧巴馬以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的實際效果,直接取決于未來美國GDP增速與政府財赤增速的“PK”,奧巴馬需要一輪強勁的經濟增長周期;而這,又不是美國政府能夠完全掌控的。“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倒更像是一次押寶。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美銀行業“贖身潮”有喜有憂 下一篇:佐利克:并非主張恢復金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