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冠:當“全球化”遇見 “地方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如果說皇馬代表的是以全球化消滅地方化,那么巴薩代表的則是以地方化實現全球化,而今年,皇馬的全球化的跨國采購是否是開花結果之年? 以上賽季皇馬在西甲狂砍100分的成熟度,本賽季歐…
以上賽季皇馬在西甲狂砍100分的成熟度,本賽季歐冠奪冠熱門應是穆里尼奧的球隊,而不是失去瓜迪奧拉的巴薩。但歐冠開打,掃描一下歐陸各國媒體的預測,“巴薩vs其他所有球隊”仍是數量最多的判斷。
如果從俱樂部的組織和經營角度來觀察,巴塞羅那確實和歐洲足壇各大豪門都不一樣――巴塞羅那是以“以地方化實現全球化”,皇馬、切爾西、拜仁諸強則是“以全球化消滅地方化”。
上周末西甲聯賽客場對赫塔菲,巴薩首發陣容11人里有10人是自家青訓營培養出來的,現任主帥比拉諾瓦過去曾是皮克、法布雷加斯等人在少年隊的主帥。從球員到教練多數自產,這是任何歐洲豪門都不敢想象和模仿的,“學巴薩”其實是句空話――全球化今天,豪門俱樂部和教練都習慣了跨國采購,從國際市場購買制成品,球隊只剩“組裝”環節,巴薩這樣在自己家里把零件一個個倒騰出來,甚至可謂有違“經濟活動客觀規律”。
上世紀90年代的博斯曼法則促成了歐洲境內球員自由流動,讓歐洲豪門的面貌發生完全改變。穆里尼奧2010年率國際米蘭贏得三冠王,主力陣容一個意大利球員也沒有;蜀R過去總是半支西班牙國家隊,現在“西班牙幫”在數量和地位上受到穆里尼奧及其經紀人門德斯的威脅,前皇馬球員古蒂指責穆里尼奧,“總是把西班牙球員送走,然后買外國人,這樣他自己能多賺。”
全球化的跨國采購常被形容為資源的合理調配,但它的另一面也是資源的巨大浪費。在足球上也是如此,豪門俱樂部高價競拍一名球員,若是表現不佳,又立即賤賣;或者,用巨大的球探網絡進行全球搜索,那些藏在遠方某處的“新梅西”必定比自己身邊貧困街角里的小孩更有天才。經紀人頻繁從非洲運送小孩到歐洲輾轉試訓,被淘汰者是多數,此時經紀人突然消失,讓小孩流落街頭。
巴塞羅那也有過從主帥范加爾到首發陣容里10人全是荷蘭人的經歷,但很快回到“采石場路線”(在西班牙,青訓營一詞cantera原意是采石場)。外國媒體普遍習慣把巴薩青訓營歸功于90年代初執教巴薩的克魯伊夫。實際克魯伊夫帶來的更多是足球技戰術理念,而巴薩青訓營更多和加泰羅尼亞人嘗試建立獨立文化身份的努力有關。
巴薩青訓營立足于加泰羅尼亞,收羅了整個大區最有才華的足球少年,也時時吸引梅西、伊涅斯塔等外國或外省小孩加盟。原巴薩主席拉波爾塔這樣描述“加泰羅尼亞主義”――我們不認同馬德里的統治,但不會成天暴動要獨立,我們更多是埋頭勞動,創造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身份。
像高迪、米羅等人的藝術,加泰羅尼亞文化身份營養豐富,歐洲古典和現代藝術流派的痕跡都能在巴塞羅那找到,但藝術家們又通過創造性勞動,結出的都是富含加泰羅尼亞氣質的果實――當世界每個角落里都能找到身穿巴薩紅藍球衣的小孩,加泰羅尼亞的“地方化”完成了一次“全球化”的征服。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俄鋁負債百億美元力邀中企入股 下一篇:量化寬松全球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