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貫徹先發制人:“斷油”范圍或擴大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多方承壓的伊朗21日表示,如果國家利益受到損害,伊朗將對敵人采取先發制人的行動。同時,伊朗官員還表示,如果歐盟國家繼續采取敵意行動,伊朗很可能擴大斷油范圍。而在亞洲,在上個月率先表…
多方承壓的伊朗21日表示,如果國家利益受到損害,伊朗將對敵人采取先發制人的行動。同時,伊朗官員還表示,如果歐盟國家繼續采取“敵意”行動,伊朗很可能擴大“斷油”范圍。
而在亞洲,在上個月率先表態支持美國對伊制裁的日本,則很可能得到“豁免”。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稱,日本正在同美國就削減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幅度進行談判。
繼續“斷油”
繼宣布停止向法國和英國出售石油之后,伊朗官員20日繼續表示,如果來自歐盟國家的“敵意”行為持續,伊朗很可能停止向葡萄牙、西班牙、希臘、意大利、德國和荷蘭出口石油。
“任何想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必須與伊朗簽訂不附加任何附加條件的長期合同。”伊朗石油部副部長兼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艾哈邁德·卡勒巴尼如此表示。同時,他還預測稱,國際原油價格很可能達到每桶150美元。
歐盟對伊朗的石油禁運決定在今年初已將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107美元推高到每桶119美元。
歐盟上個月決定從7月1日開始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此舉激怒伊朗。作為世界上第五大石油出口國的伊朗威脅將關閉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19日,伊朗石油部進一步行動,在其官網宣布伊朗已經停止向英國和法國公司出售石油。
不過多數分析師認為,此舉更多的是象征意義,因為盡管法國最大的石油企業道達爾公司,以及英國和荷蘭的石油巨頭皇家殼牌集團曾經是伊朗石油的大買家,但自2011年后期,道達爾就已經停止了從德黑蘭購買石油。有消息稱,上周殼牌也已經大幅縮減從伊朗進口石油。
歐盟委員會則在20日稱,比利時、捷克以及荷蘭都已經停止購買伊朗石油,同時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將分別削減購買。
日本“豁免”?
同時,在上個月率先表態支持美國對伊制裁的亞洲伊朗石油大買家日本很可能“豁免”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稱,美日兩國已經接近達成協議,日本將把每年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削減11%以上,預計正式協議將在本月底前達成。
“我們正在同美國談判,并且已經朝著相互理解邁進。”枝野幸男稱,“但我們仍沒有達成協議。”
今年以來,美國一直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對伊朗的經濟外交制裁。1月中旬,美國財長蓋特納到訪日本和中國,游說這兩個伊朗石油亞洲大買家停止購買伊朗石油。
當時,日本率先表態支持美國的制裁計劃,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曾表示,日本將應美國方面要求,盡早制定措施,“有計劃地”減少從伊朗的石油進口。同時,他稱希望華盛頓考慮“日本國情”。同時,作為交換條件,日方稱希望能夠參與伊朗石油貿易相關結算業務的日本金融機構能免于美方制裁。
避免制裁對保護日本海外金融部門業務至關重要,但削減石油進口可能令日本經濟面臨風險。自去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危機后,日本大部分核電站都已經關閉,因此日本對石油進口的依賴性日益加大。
而當時中國的態度并不像日本那樣“配合”,之后,美國國務院宣布制裁3家同伊朗進行能源業務的外國公司,其中包括中國珠海振戎公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在1月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和伊朗保持著正常、透明的經貿和能源合作,這并不違反安理會有關決議,同伊核問題沒有關系。”劉為民稱,中方反對將一國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強迫別國接受,對美方根據國內法制裁中國有關公司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先發制人
“現在我們的戰略是,如果我們感覺到我們的敵人想要危害伊朗的國家利益,并決定那么做,我們將在他們行動前先行動。”伊朗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穆罕默德·赫賈茲說,伊朗將對敵人采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目前,由于頗具爭議的核計劃,伊朗正面臨著日益增加的國際壓力和孤立。西方不斷擴大制裁,阻止伊朗經濟命脈石油出口。對此,德黑蘭早已表示將關閉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施以報復。
聯合國高級調查代表團也開始了新一輪同德黑蘭方面的會談。美國情報機構此前指責伊朗核計劃“可能是軍事層面的”,此次會談旨在獲得伊朗方面的解釋。這已是三周內的第二次會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希望代表團和德黑蘭雙方繼續保持對話合作的良好氣氛,盡快在澄清伊核計劃未決問題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相信這將有利于推動伊核問題的全面、長期和妥善解決。”他說。
以色列和美國稱,如果在控制伊朗核計劃上制裁和外交努力均失敗,不排除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但一名美國情報高層上周表示,盡管美國情報機構認為一旦受到攻擊,伊朗將作出反應,但他們仍認為不可能爆發武裝沖突。
而在亞洲,在上個月率先表態支持美國對伊制裁的日本,則很可能得到“豁免”。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稱,日本正在同美國就削減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幅度進行談判。
繼續“斷油”
繼宣布停止向法國和英國出售石油之后,伊朗官員20日繼續表示,如果來自歐盟國家的“敵意”行為持續,伊朗很可能停止向葡萄牙、西班牙、希臘、意大利、德國和荷蘭出口石油。
“任何想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必須與伊朗簽訂不附加任何附加條件的長期合同。”伊朗石油部副部長兼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艾哈邁德·卡勒巴尼如此表示。同時,他還預測稱,國際原油價格很可能達到每桶150美元。
歐盟對伊朗的石油禁運決定在今年初已將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107美元推高到每桶119美元。
歐盟上個月決定從7月1日開始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此舉激怒伊朗。作為世界上第五大石油出口國的伊朗威脅將關閉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19日,伊朗石油部進一步行動,在其官網宣布伊朗已經停止向英國和法國公司出售石油。
不過多數分析師認為,此舉更多的是象征意義,因為盡管法國最大的石油企業道達爾公司,以及英國和荷蘭的石油巨頭皇家殼牌集團曾經是伊朗石油的大買家,但自2011年后期,道達爾就已經停止了從德黑蘭購買石油。有消息稱,上周殼牌也已經大幅縮減從伊朗進口石油。
歐盟委員會則在20日稱,比利時、捷克以及荷蘭都已經停止購買伊朗石油,同時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將分別削減購買。
日本“豁免”?
同時,在上個月率先表態支持美國對伊制裁的亞洲伊朗石油大買家日本很可能“豁免”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稱,美日兩國已經接近達成協議,日本將把每年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削減11%以上,預計正式協議將在本月底前達成。
“我們正在同美國談判,并且已經朝著相互理解邁進。”枝野幸男稱,“但我們仍沒有達成協議。”
今年以來,美國一直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對伊朗的經濟外交制裁。1月中旬,美國財長蓋特納到訪日本和中國,游說這兩個伊朗石油亞洲大買家停止購買伊朗石油。
當時,日本率先表態支持美國的制裁計劃,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曾表示,日本將應美國方面要求,盡早制定措施,“有計劃地”減少從伊朗的石油進口。同時,他稱希望華盛頓考慮“日本國情”。同時,作為交換條件,日方稱希望能夠參與伊朗石油貿易相關結算業務的日本金融機構能免于美方制裁。
避免制裁對保護日本海外金融部門業務至關重要,但削減石油進口可能令日本經濟面臨風險。自去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危機后,日本大部分核電站都已經關閉,因此日本對石油進口的依賴性日益加大。
而當時中國的態度并不像日本那樣“配合”,之后,美國國務院宣布制裁3家同伊朗進行能源業務的外國公司,其中包括中國珠海振戎公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在1月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和伊朗保持著正常、透明的經貿和能源合作,這并不違反安理會有關決議,同伊核問題沒有關系。”劉為民稱,中方反對將一國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強迫別國接受,對美方根據國內法制裁中國有關公司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先發制人
“現在我們的戰略是,如果我們感覺到我們的敵人想要危害伊朗的國家利益,并決定那么做,我們將在他們行動前先行動。”伊朗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穆罕默德·赫賈茲說,伊朗將對敵人采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目前,由于頗具爭議的核計劃,伊朗正面臨著日益增加的國際壓力和孤立。西方不斷擴大制裁,阻止伊朗經濟命脈石油出口。對此,德黑蘭早已表示將關閉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施以報復。
聯合國高級調查代表團也開始了新一輪同德黑蘭方面的會談。美國情報機構此前指責伊朗核計劃“可能是軍事層面的”,此次會談旨在獲得伊朗方面的解釋。這已是三周內的第二次會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希望代表團和德黑蘭雙方繼續保持對話合作的良好氣氛,盡快在澄清伊核計劃未決問題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相信這將有利于推動伊核問題的全面、長期和妥善解決。”他說。
以色列和美國稱,如果在控制伊朗核計劃上制裁和外交努力均失敗,不排除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但一名美國情報高層上周表示,盡管美國情報機構認為一旦受到攻擊,伊朗將作出反應,但他們仍認為不可能爆發武裝沖突。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洲股市冷對希臘暫時獲救 下一篇:歐盟碳稅犯眾怒 多國莫斯科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