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危機影響有限 私募整體持倉趨穩定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美債危機的沖擊下,A股在大幅下跌后又快速反彈,在多數私募基金看來,美債危機對A股影響有限,大跌中,私募持倉整體趨于穩定。
在美債危機的沖擊下,A股在大幅下跌后又快速反彈,在多數私募基金看來,美債危機對A股影響有限,大跌中,私募持倉整體趨于穩定。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從已公布上周凈值的主動管理型陽光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表現來看,私募基金的收益率表現大幅好于市場基準指數。扣除定向增發私募基金的業績數據后,上周已經公布凈值的74家主動管理型陽光私募基金的平均周收益率為0.47%,而上周上證綜合指數下跌1.27%,滬深300指數下跌0.76%。
好買基金認為,對比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盡管有一些私募基金在市場恐慌性下跌時采取了大幅減倉的動作,受到較大的損失,但就納入統計范圍的這74家私募基金整體而言,及時跟上了大跌之后的反彈,在美債危機一周中的持倉基本穩定。
“美債危機對A股的影響較小。”明河投資總經理張翎認為,美債危機不會改變A股最主要的基本面驅動因素,因此只會對A股帶來短期的較小的影響。A股是由自身的基本面因素驅動的。目前中國最大的基本面因素就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受益于經濟結構調整的消費、醫藥和新興產業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對于8月市場的下跌,其性質基本可以定為震蕩,并不是單邊下跌。”深圳柒福投資總裁葉剛認為,市場不會出現單邊下跌。
“每次股災都是最佳的買股機會,美債危機不僅不會影響A股的走向,反而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最好的買入機會。”創贏投資董事長崔軍表示,美債危機爆發后的 2011年8月8日,上證指數的動態市盈率到13.2倍,滬深300的動態市盈率已到12.5倍,低于 2008年10月28日的1664點的平均13倍左右的市盈率,估值水平也與 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325點、 2005年6月30日上證指數998.22點相當。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0年,滬深300的動態市盈率低于13倍的機會,只出現過3次,每次都迎來大幅上漲,當前是A股市場第四次被嚴重低估的機會。
在聚益投資看來,波段機會是跌出來的,跌狠了要敢于在左側買入,當急跌暴跌的局面超出預期,左側思路的“短買入機會”可能就在眼前。
北京和聚投資總經理李澤剛認為,美國國債違約可能性極低,調低評級的意義在于政府會加大征稅力度并減少開支,這會給經濟復蘇蒙上陰影。同時本輪下跌不會有金融市場崩潰的威脅,各家銀行已經歷了一輪去杠桿化過程,不會不接受美國國債作為抵押品,金融市場不至于有崩潰的風險。目前,石油、橡膠、工業金屬、能源等原材料價格陸續回落,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利好,對于抑制國內輸入型通脹也有幫助。
來源:上海證券報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從已公布上周凈值的主動管理型陽光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表現來看,私募基金的收益率表現大幅好于市場基準指數。扣除定向增發私募基金的業績數據后,上周已經公布凈值的74家主動管理型陽光私募基金的平均周收益率為0.47%,而上周上證綜合指數下跌1.27%,滬深300指數下跌0.76%。
好買基金認為,對比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盡管有一些私募基金在市場恐慌性下跌時采取了大幅減倉的動作,受到較大的損失,但就納入統計范圍的這74家私募基金整體而言,及時跟上了大跌之后的反彈,在美債危機一周中的持倉基本穩定。
“美債危機對A股的影響較小。”明河投資總經理張翎認為,美債危機不會改變A股最主要的基本面驅動因素,因此只會對A股帶來短期的較小的影響。A股是由自身的基本面因素驅動的。目前中國最大的基本面因素就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受益于經濟結構調整的消費、醫藥和新興產業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對于8月市場的下跌,其性質基本可以定為震蕩,并不是單邊下跌。”深圳柒福投資總裁葉剛認為,市場不會出現單邊下跌。
“每次股災都是最佳的買股機會,美債危機不僅不會影響A股的走向,反而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最好的買入機會。”創贏投資董事長崔軍表示,美債危機爆發后的 2011年8月8日,上證指數的動態市盈率到13.2倍,滬深300的動態市盈率已到12.5倍,低于 2008年10月28日的1664點的平均13倍左右的市盈率,估值水平也與 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325點、 2005年6月30日上證指數998.22點相當。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0年,滬深300的動態市盈率低于13倍的機會,只出現過3次,每次都迎來大幅上漲,當前是A股市場第四次被嚴重低估的機會。
在聚益投資看來,波段機會是跌出來的,跌狠了要敢于在左側買入,當急跌暴跌的局面超出預期,左側思路的“短買入機會”可能就在眼前。
北京和聚投資總經理李澤剛認為,美國國債違約可能性極低,調低評級的意義在于政府會加大征稅力度并減少開支,這會給經濟復蘇蒙上陰影。同時本輪下跌不會有金融市場崩潰的威脅,各家銀行已經歷了一輪去杠桿化過程,不會不接受美國國債作為抵押品,金融市場不至于有崩潰的風險。目前,石油、橡膠、工業金屬、能源等原材料價格陸續回落,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利好,對于抑制國內輸入型通脹也有幫助。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