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林:今年水利投資將超2000億元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未來五年我國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的資金來源如何?對房地產市場是否有沖擊?選址和價格如何?對于這些問題,今日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的全國政協委員、山東…
未來五年我國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的資金來源如何?對房地產市場是否有沖擊?選址和價格如何?對于這些問題,今日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的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經濟學院房地產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松海給出了他的答案。
在談到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資金來源問題時,郭松海表示,國家有規定,一個是當地土地出讓金的10%,一個是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還有當地政府財政的支持。除了這些以外,郭松海舉例說,上海的經驗是進入社保基金。因為社保基金的投入周期比較長,和保障性住房、公租房的時限比較接近,可以用保險資金大量投入。福建省提出開發商提出,要拿出建設項目的10%來匹配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設。
未來五年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對房地產市場是否有沖擊?對此,郭松海表示,“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到,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加上前十年建設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只占住房總量的20%,這20%是面向城市的最低收入群體的。“如果單純從‘十二五’規劃來看,這個比例并不是很大。我覺得保障歸保障,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不大。”郭松海說。
有關保障性住房的選址問題,郭松海表示,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像北京市區已經沒有土地了,只能在遠郊建設。郭松海認為,選址應該選擇交通便利的位置,配套設施建設要齊全,要有醫院、超市、學校和幼兒園。
關于保障性住房的價格,如何定價才能真正發揮保障性住房的作用?郭松海表示,現在有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公租房、廉租房,層次不一樣,定價也不一樣。廉租房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租金很低。公租房的租賃價格要低于市場價格,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