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軍工謀轉型 向民資開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20日,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產業基地(以下稱“兵器產業基地”)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基地所承擔的軍民融合任務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據本報記者了解,兵器產業基地在“…
12月20日,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產業基地(以下稱“兵器產業基地”)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基地所承擔的軍民融合任務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據本報記者了解,兵器產業基地在“十二五”期間的核心使命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的高科技創新示范園區”,到2015年力爭實現基地經濟規模超過500億元。
軍民融合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的重要內容之一。實際上,多年以前當地軍工企業就曾經嘗試生產民品,但結果并不理想。橫亙其間的體制隔閡成為軍民融合的巨大障礙。而如今,兵器工業基地正在試圖破解這個難題。
軍民融合加速
西安兵器產業基地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稱“兵器集團”)與陜西省人民政府聯合建設的產業園區,位于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稱“經開區”)涇渭新城。
兵器集團是我國兩大武器裝備制造企業之一。涇渭新城則是西安工業“退城進園”背景下制造業進行整合的重要平臺,也是西安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起步區。
陜西省在國務院批準《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后,確定了以西安(咸陽)為核心,建設我國內陸經濟核心區發展戰略。但作為具有軍工資源優勢的地區,軍民融合程度低卻極大制約了陜西經濟的發展。
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在其發表的《關于我省“十二五”發展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文章當中指出,加強軍民科技資源集成,加快兩用技術雙向轉移,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
在兵器產業基地近期完成的一份“十二五”規劃討論稿當中記者看到,產業基地作為集團公司推動軍民融合和產研結合的唯一綜合性示范區,將凝聚和整合西部軍民品資源,積極推進和實施軍民融合戰略的基本要求。
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學民將這個整合的過程比作“化學反應”。他指出,經開區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應改變過去高速產業聚集的方式,而是通過要素和功能的整合來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陜西已經為推動軍民融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自2006年以來,陜西省與西安市先后出臺了裝備制造業十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鋼鐵、有色金屬、能源等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方案以及西安市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產業振興規劃。
在此政策環境下,兵器產業基地在醞釀產業布局方面主要包括了六大產業,分別是高科技軍品及部件、光電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逐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兵器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根據我們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軍工企業干民品,一定要依靠企業的核心技術。”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部長王西萬說,“如果只把民品當作企業的一個‘副業’,那將很容易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從前不是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王西萬表示,之所以考慮這六大產業作為兵器產業基地的發展方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軍工企業在這些領域當中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
投資主體多元化
陜西兵器產業基地如何改變此前的被動局面頗值得關注。
按照關天經濟區規劃當中的提法——統籌民軍科技互動發展,實際上推動軍民融合的關鍵是真正實現“互動發展”。
在兵器產業基地“十二五”規劃的討論稿中提出,“加強互動性”是其未來五年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互動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實現軍民品產業間的技術互動、產能互補、資本互融等資源共享;再一個是完善產業基地建設中軍民品物力資本、人力資本、技術資本、虛擬資本和風險資本的共生機制。
“其實道理很簡單,民資肯定非常注重產品的生產成本和企業的運營管理,因為他們是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的。”王西萬說。
目前,兵器產業基地的經濟總量水平、產業配套環境水平相對比較低,但同時卻被寄予較高的發展要求和預期。這同樣成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一個障礙性因素。
“目前的考核體制仍然比較注重規模和總量,但這種考核方式容易忽視產業發展的質量,而且缺乏長遠的預期。”一位熟悉軍工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這種體制某種程度上會使軍工企業不愿意與民資合作,因為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在規模和總量上的減小。當然這只是短期的。”
“因此,要加快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還需要改變這種傳統的考核體制,提高軍工企業的積極性。”這位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