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啟用首個內河集裝箱碼頭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8日,隨著“嘉集001”號集裝箱船舶鳴笛駛離港口,浙江省首個內河集裝箱碼頭——嘉興內河國際集裝箱碼頭正式開航。 今后,嘉興周邊70公里腹地內的外貿企業通過這里就能完成報關、進出口檢驗檢…
18日,隨著“嘉集001”號集裝箱船舶鳴笛駛離港口,浙江省首個內河集裝箱碼頭——嘉興內河國際集裝箱碼頭正式開航。
今后,嘉興周邊70公里腹地內的外貿企業通過這里就能完成報關、進出口檢驗檢疫等環節,通過內河集裝箱運輸與上海港實現“河海聯運”,減少約三分之一的碳排放量。
據了解,嘉興內河國際集裝箱碼頭位于杭申線七星鎮,港區總占地約32萬平方米,建設有1000噸級多用途泊位8個,設計年吞吐能力為250萬噸。目前,嘉興內河國際集裝箱碼頭已經具備碼頭裝卸、倉儲物流、海關、國檢和地方海事等服務功能。
據嘉興內河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寶喜介紹,18日首航的“嘉集001”號是浙江省首條內河集裝箱運輸船舶,可裝載集裝箱75個標準集裝箱,相當于38輛公路集裝箱卡車的貨運量。
據測算,與傳統的陸路運輸相比,通過內河船舶將集裝箱運往上海港能節約三分之一的碳排放量,并為企業節約20%左右的運輸成本。將海關報關、進出口檢驗檢疫等功能從上海港延伸至嘉興內河港區,還為企業節省了等候時間。
“作為浙北地區最大的內河公用碼頭和內河港口物流基地,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集裝箱船舶進入港區,加入低碳運輸行列”,陳寶喜說。
參與首航儀式的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教授潘斌表示,內河集裝箱運輸在長江沿線已經得到廣泛使用,但在內河支線航道尚屬首次嘗試。“河海聯運的低碳運輸模式符合發展趨勢,尤其是在內河航道條件優越、外貿進出口密集的長三角地區,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