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具備自行研制大型客機能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年過八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一堅31日在福建理工學院進行了一場展望中國大型客機發展的演講。這位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殲擊轟炸機“飛豹”的總設計師,被譽為“飛豹之父”。 國際大型客機市場目前…
年過八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一堅31日在福建理工學院進行了一場展望中國大型客機發展的演講。這位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殲擊轟炸機“飛豹”的總設計師,被譽為“飛豹之父”。
國際大型客機市場目前主要由波音、空客兩家公司壟斷。“中國民航業要健康發展,就必須擺脫國際飛機制造巨頭的制約,分享民用飛機市場帶來的利潤。”陳一堅說,中國是未來20年對大型客機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更需要以此機會發展我們自己的大飛機”。
陳一堅認為發展大型客機有四大益處: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科技進步有巨大帶動作用;有利于航空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滿足中國民機市場長期發展的需求。
他說,中國的大型客機將以150座級客機為切入點并系列化發展,主要考慮此機型有廣泛的航線與機場的適應性。該機型也是當前中國民航的主流機型,數量約占七成以上。
陳一堅還預測,以250座級的客機將成為十年后的主流機型,因此中國研發必須考慮前瞻性,會將150座級客機的座位靈活控制在130至200座之間。
通過國際間合作和“955”工程的實施,中國制造大型客機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已有大幅提高。陳一堅認為中國已基本具備自行研制大型客機的能力。
陳一堅最后描繪了“中國空客”的特點:客艙寬敞,氣壓與溫度更適宜;節省燃油15%-20%,公里成本降低10%左右;廢氣排放比現有同座級飛機減少20%左右,起降噪聲更小;采用先進設計、制造、材料技術及智能化航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