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廣州迎來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共推出18宗地塊,總建筑面積超276萬平方米,起拍價367.7億元。
與五一節前深圳8宗地塊耗時近4小時才確定得主不同,廣州此次集中供地除1宗流拍,17宗地塊僅1個半小時便確定歸屬,成交總金額341.4億元。這其中,15宗以底價成交,2宗溢價成交。
“此輪土拍總體而言較成功,避免了去年二、三批次供地出現30%左右流拍率的情況。”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稱。
廣州克而瑞首席市場分析師肖文曉也表示,與此前集中供地相比,2022年首輪供地整體流拍率大幅降低,僅為5.6%。
本輪集中供地18宗地中,11宗來自中心六區,這也是2021年至今廣州四次集中供地中,中心區供地宗數占比首次大于外圍區。
位于白云區空港大道中東側的AB2904003地塊,為本輪廣州集中供地的熱門地塊。經過25輪報價,該地塊由中海地產以27.2億封頂總價+自持9%拿下,住宅自持比例9%,最高溢價15%。此外,荔灣區金橋二期地塊經過11輪報價,由廣東蘭園控股摘得。
李宇嘉認為,廣州此次供地在底價制定上偏保守,順利出讓心態明顯。以白云區空港大道地塊為例,該地塊可售部分樓面價約4.1萬元/平方米,計容樓面價3.45萬元/平方米,其計容樓面價遠低于同區域4萬元/平方米以上的水平。
“此次供地起始地價較低,取消了競配建,全面讓利于開發商,性價比較高。再者,近期地方出臺紓困行業和市場的政策,預計下半年市場將出現回升,而今年首批供地預計在年底入市,增強了項目盈利預期。”李宇嘉表示。
從拿地企業情況來看,廣州地鐵拿下4宗,成為最大贏家,越秀地產、廣州城建各拿2宗,廣州南投、番禺交通、知識城也均有收獲。央企、國企、地方城投平臺合計競得14宗,仍是拿地主力。
民營房企中,僅大華集團和廣東蘭園控股分別以13.28億元、5.5億元的價格,拿下增城區山田站北地塊、荔灣區金橋二期地塊。
肖文曉認為,廣州今年首輪集中供地呈現兩個特點,一是沉寂多時的民企出場,競爭最激烈的白云地塊也有民企出價,顯示出政策環境轉好情況下,民企投資信心正緩慢恢復。
肖文曉進一步表示,本輪土拍2宗土地溢價成交,其中白云新城北側地塊溢價15%進入競自持環節,另一宗位于珠江邊上地塊溢價10%,顯示出房企對高價值地塊的追捧,這與近年來廣州高端住宅市場強勢表現相吻合。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21年廣州單價8萬元以上的一手住宅成交了1473套,是2018年的10倍;總價1000萬以上的一手住宅成交2802套,接近2018年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