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美元結算?俄白或統一貨幣,伊朗聯手法國去美元化,德出招了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有道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在美國依仗霸權滿世界為非作歹、制造混亂,天下苦美久矣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已然開始尋求去美元化、終結美式霸權。 眼下,不論是英法德這樣…
在美國依仗霸權滿世界為非作歹、制造混亂,“天下苦美久矣”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已然開始尋求“去美元化”、終結美式霸權。
眼下,不論是英法德這樣的美盟友,還是伊朗、俄羅斯這樣的對手,都在想方設法去美元化,例如大幅減持美債、運回儲美黃金、成立新的結算機制,并開始在部分石油貿易中放棄使用美元結算等等。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俄伊法德等國又有新動作了。主要3個體現吧。
一,俄羅斯或與白俄羅斯統一貨幣,進一步推動“去美元化”進程。
9日,普京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莫斯科舉行了會談,期間雙方談到了統一俄白兩國貨幣一事。
普京表示,俄白兩國統一貨幣的重要前提,是實施統一的宏觀經濟政策,并在此框架下協調貨幣信貸政策、尋求整合支付系統以及金融部門的信息安全。
普京還表示,統一貨幣是一項大工程,需要謹慎應對,并指出當前歐盟內部至今還存在一些、因統一貨幣而引發的問題。
盧卡申科則贊同了普京的觀點,并指出他將與普京一起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而在會晤當天,俄白兩國已經就制定統一的宏觀經濟政策等事項達成了協議。
也就是說,普京與盧卡申科對兩國統一貨幣這件事都有興趣,但也承認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而兩國正在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
這表明,在不久的將來,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很可能統一貨幣,這將大大增強兩國的經濟合作,同時也能大大弱化美元對兩國的影響。
不要忘了,今年6月,俄羅斯便宣布,美元在俄國家財富基金中的占比已經“清零”了,俄內部也在逐步放棄使用美元。并且,俄方目前正在尋求“SWIFT”支付系統的替代品。
可以說,被美國制裁久矣的俄羅斯,已經準備好了全方位“去美元化”策略,即便不尋求徹底放棄美元結算,也能大大減輕美國通過美元霸權向俄施加的制裁壓力。
如此一來,若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統一貨幣,美國對白方的經濟制裁,同樣也會大大減弱,甚至變得形同虛設。
畢竟,不論普京還是盧卡申科,其實都很清楚,西方對俄白兩國的“針對”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即便站在那什么都不做,在美歐眼中都是一個錯誤。
因此,在清楚地意識到,美國無意、也不會解除對俄白兩國制裁的情況下,如今提前布局、突破美國制裁,已經成了普京與盧卡申科的當務之急。
此外,在“統一貨幣”這件事上,并非近期第一次被提出。前不久,西方15國便舉行峰會,決定于2027年發行統一貨幣——“ECO”,以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
并且,西方15國原本打算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啟動該計劃,但由于疫情不得不暫時擱置。
如今,疫情仍未過去,西非15國卻還是宣布了該決定,估計背后有法德、歐盟的支持。
畢竟,15個國家同時統一貨幣是一項大工程,若處理不當,很可能被美國“趁虛而入”、繼而導致西非地區經濟崩盤。不要忘了,在過去的歷史中,美國沒少干這樣的事。
此外,西非一直被譽為法國的“后花園”,與歐盟的經濟往來還是該地區對外貿易的重中之重。若西非15國統一貨幣,與歐洲的貿易壁壘將進一步被打通,歐元實現西擴的同時,國際地位也將大大上升。
因此,不論是為了歐元的未來發展,還是為了避免歐洲被美元霸權“鉗制”,歐盟都很可能出手為西方15國統一貨幣而“保駕護航”。
總之,不論俄白兩國也好,西非15國也罷,提出統一貨幣想法的背后,都是旨在瓦解美元“一家獨大”的局面。
此外,曾被普京稱作“決定去美元化進程成敗關鍵”的歐元,不僅有意借助西非15國統一貨幣實現歐元西擴,還打算借助與伊朗的貿易往來,實現歐元的東擴。
二,伊朗聯手法國“去美元化”,再次向美式霸權發起挑戰。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伊朗新總統萊希舉行通話時表示,法國將與伊朗重新審視并發展雙邊關系,并在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地區合作等領域重新建立關系。
萊希則回應稱,愿意發展與法國的關系與合作,包括經貿領域。
要注意,馬克龍是萊希上臺后,第一個與其進行接觸的西方領導人。更要注意,在雙方談及法伊兩國合作時,還著重提到了經貿領域。
眾所周知,伊朗最主要的出口貿易,就是出口石油,而這也是該國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但自從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后,便對伊朗施加了極為嚴厲的經濟制裁,甚至放話威脅“誰要是和伊朗交易就制裁誰”。
但如今,拜登政府尚未解除對伊朗的制裁,美伊間的談判正陷入僵局,馬克龍卻要與伊朗談合作,背后目的顯然還是——去美元化、實現歐元東擴。
一來,由于美國制裁,歐洲無法購買伊朗物美價廉的天然氣和石油,只能被迫從美國進口價格高昂的油氣,令歐洲各國叫苦不迭。
二來,在美國制裁伊朗后,英法德等國便與俄羅斯建立了一個專門繞開美元、與伊朗進行貿易往來的“INSTEX”結算機制,這為歐伊合作提供了基礎。
三來,伊朗成功建立了一條繞開霍爾木茲海峽的陸路輸油管道,并宣布接下來將逐月增加石油出口量。
如此一來,若法國帶頭與伊朗開展合作,并吸引更多歐洲國家加入,不僅能獲得伊朗物美價廉的油氣,還能擴大歐元流通、增強影響力,并對“美元-石油”捆綁體系造成沖擊,可謂一舉三得。
可見,馬克龍率先帶頭與伊朗接觸,不是沒有原因的。
然而,在法國出招的同時,德國也出手了。
三,“北溪2”項目完工在即,德國將進一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日前,俄外長拉夫羅夫證實,“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最后一段管道,已經鋪設完成,接下來將轉入調試階段。
俄天然氣公司也表示,俄方有意在10月1日開始供氣,目前正在與德國進行磋商。
這意味著,在外界一片質疑的情況下,德國最終還是與俄方展開合作,完成了本國境內的天然氣管道鋪設工作。
若“北溪2”一旦通氣,來自美國的昂貴天然氣將被擠出歐洲市場,俄方一方面能通過出口天然氣獲得巨大利潤,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北溪2”項目、打通與沿線歐洲國家的經貿往來,沖出美國的制裁網。
屆時,原本“美元-歐元”的交互體系,將受到巨大沖擊,甚至是被“盧布-歐元”交互體系所取代,而美元霸權也將迎來更為嚴峻且持續性的打擊。
最后,事實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沒有誰能一直延續霸權,當初的“日不落帝國”是如此,現在的美利堅也不例外。
霸權主義終究是不得人心且人人喊打的,隨著美元霸權不斷遭到各方“圍剿”,美國依仗霸權建立的高樓也終將轟然倒塌。
且行且珍惜吧,美利堅。
來源:環球調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