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智能交通產業規模有望超千億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霧霾、擁堵等問題日益嚴重,智能交通對于城市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在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上,業內專家指出,信息技術發展和政策扶持有望讓智能交通產業邁入發展快車道。預計到2015年…
隨著霧霾、擁堵等問題日益嚴重,智能交通對于城市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在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上,業內專家指出,信息技術發展和政策扶持有望讓智能交通產業邁入發展快車道。預計到2015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大華股份、銀江股份和易華錄等企業在系統集成、信號控制、智能公交等領域將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市場規模持續高增長
近幾年,隨著城市信息化步伐加快,各地政府對城市交通投入增加,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設取得了初步成就。未來幾年,中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主要投資區域為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未來5年內,中國將有200個以上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揮中心。預計到2015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成熟周期將明顯縮短。”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史其信表示,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是促進智能交通產業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國家智能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關積珍指出,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居高不下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亟待提升的交通服務水平是促使智能交通需求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專家表示,城市智能交通業對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效率、解決交通擁擠、確保運輸安全、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有積極影響,各級政府部門對其越來越重視,同時不斷出臺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隨著國家“十二五”交通規劃的出臺,中國城市智能交通行業投資額預計將繼續快速增長。我國智能交通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2014年智能交通行業基礎建設基本成型,注重應用成為發展主方向,投資增長率將接近30%,預計應用投資規模超過500億元,全國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水平將顯著提高。
體制和技術創新需并行
智能交通是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之一,目前汽車之間的跟蹤和安全提示系統逐步開始商業化,路況的及時更新調度以及無人駕駛狀態下的自動找車位泊車等功能都是智能交通可見的趨勢。不過,整體而言,中國智能交通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品牌認知度還較弱。
史其信表示,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體制、機制在國家智能交通發展中亟待改革。二是技術創新要依托體制創新,只有體制創新才能實現技術創新。“當前,我們需要更加重視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前的規劃和方案設計工作。特別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以及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統的功能設計、系統整合、數據融合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
史其信建議,在智能交通產業的培育及其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家要給予足夠的關注,著重從智能交通產業化和產業鏈各個環節解決其技術瓶頸和政策制約,從而盡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交通系列產品,加快我國智能交通的產業化進程。
“我們一定要重視產業模式的變革,基于云服務的服務模式正在改變著整個智能交通產業”。關積珍指出,智能交通的各個產業鏈不僅要關注大數據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方法,更要注意到大數據帶給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并由此創造市場需求和產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