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3年公路水路建設躋身全國前三 投入首破900億
來源:荊楚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月10日,記者從湖北省交通運輸工作會上獲悉,2013年湖北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938億元(含長航在湖北投資44億元),位居中部第一,首次躋身全國前三。高速公路新增里程327公里全年減免…
1月10日,記者從湖北省交通運輸工作會上獲悉,2013年湖北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938億元(含長航在湖北投資44億元),位居中部第一,首次躋身全國前三。
高速公路新增里程327公里全年減免通行費用20億元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尤習貴在會上介紹,我省去年新增高速公路327公里,總里程達到4333公里。十白、九江二橋、黃咸、咸通、宜巴高速等8個項目建成通車,打通湖北至西北、東南和西南的新通道。
2013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行客貨車輛1.3億輛次,同比增長11.7%。其中,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通行車輛433萬輛,減免通行費14.1億元;重大節假日通行7座以下小客車1102萬輛,減免通行費5.98億元。據統計,僅“綠色通道”和“重大節假日通行免費”兩項,去年免收費用近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費征收總額的1/6。
普通公路建設翻倍呈現區域、區間、城鄉一體化發展態勢
2013年,湖北共投入355.6億元全面加速普通公路建設。其中,新改建一級公路路基1001公里、路面651公里;二級公路路基2497公里、路面1992公里;縣鄉公路1410公里、通村瀝青(水泥)路15386公里。超額完成年度計劃97.6%。
今年,湖北加快了316、318、107、207等國道湖北境內路段提檔升級,同時快速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特色路。全年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34萬公里,改造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危橋431座。
以此為基礎,全省完成60條城鄉道路客運公交化改造,呈現區域一體化、區間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發展態勢。武漢實現遠城區公交全覆蓋、襄陽實現周邊20公里全覆蓋、宜昌市域基本實現“一小時經濟圈”。
港航建設連續2年全國第二新增吞吐能力3千萬噸
湖北港航建設連續2年位居全國第二位,“十二五”以來累計新增高等級航道614公里。引江濟漢通航工程全面完成,實現了打通江漢運河、造福子孫后代的夢想。漢江航道整治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興隆以下達到千噸級標準。
全省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100萬噸,總能力達到2.8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突破180萬標箱。去年,湖北完成港口吞吐量2.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05萬標箱。崔家營航電樞紐累計通航船舶2.5萬艘,過閘總噸位450萬噸,發電收入突破5億元,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客運物流集約化發展連片成網效益最大化
湖北去年新增公交、出租、農村客運、營運貨車約1.8萬輛。客貨運輸量、周轉量穩步增長,完成客運量13億人次,客運周轉量898億人公里,同比增長9.3%和11.4%;貨運量13億噸,貨運周轉量3675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1.8%和5%。并嘗試將道路客運與旅游客運融合發展,在武漢傅家坡和楊春湖、宜昌大公橋客運站開通旅游集散中心。
2013年,湖北新開工20個客運站場、物流園區重點建設項目。其中,三峽物流園農產品中心、襄陽物流信息中心等一批物流項目建成運營;武漢高橋貨運中心恒溫倉庫、襄陽汽車產業園等項目主體完工;基本建成襄陽東、孝感北客運樞紐。在去年10月份,華中甩掛運輸聯盟正式成立后,華中零擔快運聯盟今年也即將掛牌。聯盟成員將在平臺開放、場地互租、掛車互換、線路共建、信息互聯等方面連片成網,實現華中地區物流效益最大化。
尤習貴廳長表示,2014年湖北省將重點構筑“一主兩副多支撐”的運輸節點網絡、客貨集散及中轉系統,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銜接。同時,還將大力推進鐵水聯運、水水轉運、滾裝運輸、甩掛運輸、接駁運輸等方式發展,并實現運輸裝備標準化和運輸組織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