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前海打造PE集散地遭疑:或意在為聯想控股拿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在前海建設‘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打造成PE集散地。”非深圳本土PE巨頭弘毅投資九月底表示。然而這一看上去很美的計劃卻遭到業界質疑。經濟觀察…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在前海建設‘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打造成PE集散地。”非深圳本土PE巨頭弘毅投資九月底表示。然而這一看上去很美的計劃卻遭到業界質疑。
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表明,深圳市政府已在前海為弘毅劃了一塊地,供其建設PE大廈。“以后來前海注冊的國內國際PE機構,都要到PE大廈辦公。”一名深圳的資深PE界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本報記者采訪的多家深圳PE界人士均對弘毅這一動作表示質疑。“PE投資者們都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且大多雖然注冊在前海,但也不一定會在前海設立辦公室,暫時沒有弄懂弘毅牽頭要在前海打造PE集散地的邏輯。”一名剛剛成立了一只5億人民幣并購基金的深圳PE資深人士向本報表示,他并擺出了“誰要和弘毅去集散地的態度。”
這很像幾年前的天津。彼時天津濱海新區通過各種政策吸引了全國各地的PE,弘毅也在其中,鼎盛時期的天津濱海新區的股權投資基金數量是全國的六成,但現在來看,多數PE是只注冊不辦公。前海會不會重蹈濱海新區的覆轍,弘毅們為何依然前赴后繼?
PE集散:聽上去很美?
前海管理局局長張備透露,弘毅資本、凱雷、KKR、JP摩根等國內外私募股權巨頭正在討論制定前海私募股權政策和股權投資中心的建設規劃;美國切諾基基金、美國VPVP基金、英國昆太爾基金等組成的美國風險和私募基金代表團專門到深圳探討在前海成立“中美國際創新風險投資基金聯盟”。
而弘毅想要參與前海的規劃則由來已久。據趙令歡接受媒體的公開資料介紹,在2007年,政府提出“粵港澳合作”的口號之后,弘毅就在內部成了了一個粵港澳合作小組,開始密切關注和研究國務院提出的粵港澳合作戰略。
之后,弘毅給深圳市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在前海將PE行業作為“定地點、定行業的”實驗。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會有不同階段的要求,一個不可避免的步驟就是資本項下的開放。這個資本項下的開放最典型就是股權,所以弘毅認為可以將股權投資作為資本項目開放的前哨來做。
在前海,平均每天有10家以上企業入駐,截至9月10日,前海入區企業中金融類企業1257家,占比逾72%。而私募股權投資已經在前海形成一定的聚集效應,在金融企業中,私募股權投資類企業588家,占比近47%,其中已注冊或已開始募集的公司超過300家,成為前海主要的金融業態。
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本是中國PE的發源地,本土巨頭,且具有深厚政府背景的PE機構深創投、達晨創投就扎根于此。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達晨創投合伙人邵紅霞,她向本報表示,已經與深圳市政府部門合作,在前海設立了基金,但暫時并未有與深圳市政府在前海更深的合作。
弘毅投資目前管理資金總規模超過450億元人民幣,其LP除了聯想控股、全國社保基金、中國人壽以外,還包括了高盛、淡馬錫、斯坦福大學基金等全球著名投資機構。而其成立10年來操作過的近40個項目中,大部分都在國內。
弘毅投資和深圳前海,看上去很般配,但他們雙方都沒有將外界所關心的如何集散做出有別于早前天津市政府打造PE集散地的解釋。
2011年,天津同樣以稅收優惠、一站式注冊招攬了2400家國內外PE入駐。但一年過去之后,天津市政府發現,這些PE機構在天津注冊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領取政府補貼和享受稅收優惠,不僅不租用辦公室,不落地經營,甚至大多數都不在天津設立聯絡處。一年后,天津開始對PE進行規范整頓,若年檢不能通過,就取消執業資格,結果不少基金出走天津,政府部門竹籃打水一場空。
弘毅在前海的角色,趙令歡曾經解釋道,也是圍著PE本行去參與,比如弘毅建議是不是定哪個地方、選擇一些行業來做資本項下的有限開放和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中國的企業漸漸地要往國外去融合,國際的企業要更深層次做本土化嘗試,這中間都需要資源去教化這些企業。”“弘毅與深圳市政府合作打造集散地的邏輯,可能更多為政府提供咨詢服務,同時搞好與深圳市政府的關系,獲得更多的資源,因為畢竟以后深圳將會是整個聯想控股的戰略中心。但是,若外資PE只注冊不落地,前海極有可能和天津一樣的命運,對區域經濟的實體拉動作用有限。”上述深圳PE界人士表示。
為聯想控股拿地?
盡管如此,依然有不少PE同行們懷疑趙令歡的誠意,他們認為,弘毅此次深圳前海的布局醉翁之意不在做PE集散地,而在于寸土寸金的前海土地本身。
弘毅投資在深圳的地產或相關的公司的投資,布局良久。
2011年,弘毅投資就和香港豪德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深圳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毅德投資目前在全中國開發建設大商貿物流中心和城市綜合體,包括酒店、商業連鎖運營、商業地產等。
之后,弘毅投資又宣布旗下第五期美元基金已投資于海昌(中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海昌中國”),獲得該公司12.6%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而這是弘毅在2011年唯一披露的兩個項目,且都與地產相關。
同在聯想旗下,專做商業地產投資的融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胡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弘毅對海昌、豪德的投資,有大型綜合基金的多元產業配置的考慮。“一只近500億規模的超大基金,如果在地產方面沒有配置,那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而從2012年開始,弘毅就密切關注在前海地產相關的投資項目上。2012年,深圳大型企業中集集團B股轉H股的過程中,弘毅迅速入主,成為其第三大股東,而中集集團目前正是前海的第三大地主。中集集團目前在前海擁有52.42萬平方米,土地的用途為工業用地,一旦土地轉為商用,中集的土地估值將達到340億元,且隨著前海的進一步開發,料中集集團未來潛在的升值能力不可低估。而弘毅顯然也看到了中集的發財路徑。“弘毅進中集,估計還是做財務投資人,它要加碼,得看招商、中遠這兩大股東愿不愿意讓籌。弘毅是想要找政府要政策,要優惠,要地,沒有別的,就是想掙錢。”一名中集集團的老股東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據了解,目前聯想也有意進入前海,“聯想想要將全球總部設在深圳,已經喊了很多年了,但是都沒有動靜,目前在深圳拿地也都非常困難,不排除弘毅的此舉是為了服務整個聯想控股,因為早前聯想控股旗下的投資機構,聯想之星、君聯資本、弘毅投資就有上下游接盤的歷史。”一名投資界人士分析道。
前海現已吸引匯豐、瑞士銀行、聯想等20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進入合作區。引進龍頭企業如弘毅投資,騰訊、菜鳥網絡,注冊金額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42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達85家。初步建立了前海高端引領和輻射效應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