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基礎設施三年奮進 搭建國際物流交通樞紐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華龍網消息,本月底,兩江內環一橫線快速路東段全線將建成通車。屆時,重慶兩江新區龍興、魚復、水土三個園區之間互通,將不用再繞行內外環高速,通行時間縮短。交通之變,是兩江新區基礎設…
據華龍網消息, 本月底,兩江內環一橫線快速路東段全線將建成通車。屆時,重慶兩江新區龍興、魚復、水土三個園區之間互通,將不用再繞行內外環高速,通行時間縮短。
交通之變,是兩江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三年來,兩江新區以“7大攻堅”、“百日會戰”、“百項工程”三大年度建設計劃為載體,以現代城市理念布局新區基礎設施,快速推進道路、生態環境、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基礎設施為代表的兩江大開發氣勢如虹,成效顯著,進一步夯實了兩江城市內部的交通物流體系,進一步構建了面向全球的水陸空國際物流大通道,用“兩江速度”不斷更新著人們對新區的認識。
今天,記者將帶您一起感受,這些建設帶來的變化。
交通之變
一橫線西段月底貫通 三園區互通更便捷
從渝北星光大道兩江新區管委會出發,經繞城高速在水土下道,再一路向前前往水土高新園,這是兩江新區管委會駕駛員王師傅很熟悉的一條路。幾乎每周,他都會跑上四五趟。“來新區考察、交流學習的人很多,一天下來,跑遍三個園區也是家常便飯。”王師傅說,“再過十多天,過去就更方便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本月底,兩江新區內環一橫線東段即將全線貫通。“到時從新區管委會到水土只要半小時,至少減少20分鐘時間。”
不僅從主城到水土片區的時間會縮短,龍興工業園、水土高新園、魚復工業園三個全區之間互通也將更便捷。王師傅說,現在要從一個園區到另一個園區,因為銅鑼山、明月山阻擋,需要繞行內、外環高速。而一橫線東段,則提供了一條不用繞行的直路,將三個園區串聯起來。
記者從兩江新區管委會建管局獲悉,目前一橫線東段(回興立交至張家梁立交)道路工程已全面竣工,重要節點環山隧道的道路機電將在15日前完成,而其他節點比如張家梁立交、青崗坪立交、茍壩水庫大橋、服裝東路跨線橋也將在6月30日前完工通車。
聽到這樣的消息,最高興的要數龍盛片區的居民。“以前從龍興、魚復片區到主城或是到機場,起碼都要半小時以上,通車后他們進入市區的時間將縮短到一刻鐘左右。”建管局工作人員余瑞說,一橫線是橫貫兩江新區的主干道,起點位于機場快速路寶圣立交,自西向東延伸,橫穿臺商工業園,設置隧道穿越環山、銅鑼山,進入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即龍盛片區,與繞城高速公路實現互通,全線共設置10座立交、3座隧道、14座高架橋。而一橫線的東段,月底全線貫通,它將成為連接龍興工業園、魚復工業園和水土高新園的主動脈,也是龍盛片區與兩江新區西部其他功能區連接的第一條快速通道。
一橫線不僅僅龍盛片區與外部連接的“生命線”,同樣也是一條物流大通道。它將兩江開發區與兩路、北部新區、蔡家、悅來等組團串聯,“今后園區的產品要進入果園港和寸灘保稅港、機場,一橫線就是最主要的物流通道。”余瑞說,一橫線全線長約19公里,主線采用雙向六車道,主線設計車速為80公里/小時,匝道設計車速為30公里/小時~40公里/小時。該項目分為東段(寶圣立交至張家梁立交)、中段(張家梁立交至代家山立交)和西段(代家山立交至協睦立交)三段建設,總投資近60億元。建成后,將對對于帶動土地開發,改善投資環境,完善兩江新區交通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空港之變
機場第三跑道及東航站區開建 兩年后投用可降世界最大飛機
2013年是兩江新區基礎建設任務最為繁重的一年。記者從剛剛出爐的2013年兩江新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劃中了解到,今年,新區將計劃完成投資410.3億元,涉及113項工程。其中,最為重要的工程,當屬將江北機場第三跑道及東航站區工程。
6月13日,江北機場東航站樓工地上,大型工程機械正在緊張作業。“今年,要完成T3A航站樓土建建構施工,交通換乘樞紐土建工程完成70%,飛行區土石方和地基處理完成40%,貨運區項目要完成50%……”余瑞拿起建設計劃進度表說,這項重點工程目前正在進行航站樓地下室土石方開挖。
對江北機場,很多重慶人并不陌生,但大家并不清楚她如今所處的地位。“重慶的民航客運能力目前在整個西部地區只排在第四位,落后于成都、昆明、西安。”市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隨著兩江新區乃至整個重慶開發開放力度的加大,對江北機場航空客貨運集散能力也提出了更大挑戰。記者從重慶機場集團獲悉,由于機場第一、二跑道是近距離跑道,不能獨立起降,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基礎設施不足,滿足快速發展的航空運輸生產需要及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建設第三跑道及東航站區就勢在必行。
“這個項目從2012年全面動工,預計2015年建成投用。”兩江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將可從根本上緩解機場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矛盾,使其吞吐能力從現有的年旅客1500萬人次、貨郵18萬噸的設計能力提高到年旅客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10萬噸,年飛機起降37.3萬架次,可滿足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對航空的需要。同時,第三跑道可滿足世界上最大飛機A380起降,機場飛行區等級達到世界先進的4F級。
據介紹,該項工程將新建一座50萬平米的T3A航站樓;30萬平米的交通換乘中心;3800米*75米的第三跑道及滑行道;80萬平米的停機坪,新增停機位94個;7萬平米的貨運站;20萬平米的工作區及空管、油料等配套設施,項目預計投資約262億元,其中機場工程250億元。
水港之變
果園港年內有望年內開港 明年實現水、鐵、公聯運
除了航空港,今年兩江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果園港何時開港也一直備受關注。記者今天從兩江新區獲悉,隨著疏港大道建設進度的加快,果園港將有望年內開港。同時,為了使貨物運送到果園港更便捷,兩江新區還開工建設了一條果園港鐵路專用線,該線與渝懷鐵路相連,預計明年底建成,可實現水、鐵、公聯運。
據介紹,果園港規劃占地約4平方公里,占用岸線2800米。規劃布局形成“一港兩區”,一港即果園港;兩區即渝懷鐵路以南為果園港前方碼頭作業區;渝懷鐵路以北為果園港后方港鐵裝卸、綜合配套與倉儲區。其功能將以集裝箱運輸為主,并相應發展保稅、商貿、倉儲、加工、生活及綜合辦公等功能。
該項目總投資100億,設計通過能力3000萬噸,建成后將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鐵聯運港口,對把重慶打造成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中國最大的內河航運樞紐意義重大。根據規劃,果園港區將建設5000噸級泊位16個,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11月形成200萬噸散貨通過能力,二期及二期擴建工程于2010年9月開工,擬于2013年開始逐步投入使用。“今年內后方交通配套完善后,果園港的功能將得到釋放。”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果園港一期只有2個散雜貨泊位和相應陸域堆場,年通過能力200萬噸,已于2010年底建成投產。正在進行的二期及二期擴建工程將建設10個多用途泊位、1個散雜貨泊位、3個商品汽車滾裝泊位和港區后方堆場及配套設施,目前碼頭部分建設已接近尾聲,而連接港區的疏港大道也在加緊建設,預計該道路一期年內將實現通車。
記者從兩江新區管委會建管局了解到,疏港大道道路工程目前路基已完成了90%,年內部分路段將實現初通。而該條道路的重要工程1號橋,預計將在10月完成施工。 而進出果園港的另一條交通“動脈”---果園港鐵路專用線建設也在緊張開展。該鐵路專線的長度為雙線10.7公里,預計明年建成,根據進度今年將完成一半的土石方工程和60%的橋梁、隧道工程以及50%涵洞工程。建成后,站場的年吞吐量將在600萬噸左右。屆時,貨物就可以通過果園港實現水運和鐵路的無縫銜接,經由現有的渝新歐大通道運送到世界各地。
年內達到開港條件后,預計初期將實現30萬標箱和30萬滾裝車的中轉能力。而到2014年,果園港和渝新歐鐵路連通后,長江下游城市的大宗貨物也可以通過果園港來往歐洲。果園港將把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銜接起來,為兩江新區打造內陸對外貿易和物流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港口功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