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廣東GDP增長7.9% 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連續4月回升
來源:廣東省統計信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廣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有機結合起來,較好地化解了經濟下行壓力。當前,廣東經濟筑底回升,主…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廣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有機結合起來,較好地化解了經濟下行壓力。當前,廣東經濟筑底回升,主要指標增幅逐月向好,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影響經濟下行的國內外因素仍未消除,經濟下行壓力仍未根本緩解,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風險仍不可低估,廣東要完成8.5%的年度預期目標需要倍加努力。
一、穩增長成效顯現,經濟運行筑底回升
(一)宏觀調控措施逐步到位,穩增長成效顯現。
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前三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85.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9%,雖然增幅同比回落2.2個百分點,但比一季度回升0.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6%、7.3%和8.9%。與上半年相比,第二、三產業分別提高0.4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回落0.2個百分點。與全國相比,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第一季度低于全國0.9個百分點,而前三季度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從2011年一季度至今,全國經濟增速連續七個季度放緩,廣東在連續五個季度放緩后,于今年上半年重拾升勢,第三季度繼續回升,先于全國企穩回升的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
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充分發揮了逆周期的調節作用。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回升,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基礎。前三季度,廣東累計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543.68億元,同比增長11.1%,增幅連續五個月回升。前三季度,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946.67億元,同比增長21.8%,對擴大內需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貸款需求趨于回暖,貸款投放力度同比逐季增強。9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增長14.7%,增幅連續五個月環比上升。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第三季度小微企業實際新增貸款1540億元,超過大型企業。
通脹壓力減緩。受益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和農產品供給的改善,今年一季度以來,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三大指數呈逐步回落態勢,經濟運行中的價格“虛火”得到控制。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3.0%,是2010年12月以來的新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的“剪刀差”由上半年的0.9個百分點縮小到前三季度的0.4個百分點,有利于減緩工業企業經營困難的壓力。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單位從業人數逐季回升,三季末(1252.32萬人)比2011年底增加14.10萬人,比一、二季度末分別增加25.33萬人和12.00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8.1%,約占全國的1/7。城鎮登記失業率2.42%,同比下降0.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02個百分點。
(二)“三駕馬車”同時發力,穩增長的內外動力更趨協調。
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連續四個月回升。廣東把穩定和擴大投資、扭轉投資下滑勢頭作為穩增長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舉措,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在5月份回落至9.0%的最低點后,6月開始逐步回升,且增幅穩定在兩位數。前三季度,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888.00億元,同比增長13.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9個百分點。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增速(17.8%)創本年新高,民間投資(增長21.5%)進一步激活;初步扭轉基礎設施投資持續下滑勢頭,基礎設施投資降幅(-1.0%)比1-8月收窄2.0個百分點;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步穩定,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2.1%,比上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外貿需求有所回暖,進出口增速回穩。9月,廣東完成進出口總額895.5億美元,出口520.5億美元,總量規模再創月度歷史新高。前三季度,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7156.2億美元,同比增長6.1%,增幅比上半年回升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170.7億美元,增長6.4%;進口2985.5億美元,增長5.7%。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速呈逐月緩慢提升態勢,前三季度累計增長4.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二、調結構步伐加快,轉型升級順利推進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廣東利用經濟周期波動和國際市場的“倒逼”機制,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當前,廣東經濟轉型升級正處于加速推進階段,現代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能耗水平繼續降低,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并為步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
前三季度,廣東三次產業結構為4.9:49.7:45.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同期(44.5%)提高0.9個百分點。得益于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的較快發展,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1個百分點。新型業態發展良好,快遞業務保持旺盛勢頭,前三季度全省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0.0%;3G移動電話用戶同比增長87.7%。現代服務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和軟件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高于整體服務業4.8個、2.9個和1.5個百分點。
(二)現代工業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對較快,占工業比重繼續提高。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幅(10.9%)高于規模以上工業3.3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3.2%)比2011年上升1.3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幅(7.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0.2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7.9%)比2011年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11.1%。飛機制造及修理業成為新亮點,前三季度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21.3%,總量雖小但發展勢頭較好。從產品產量方面看,先進制造、高技術、新能源的產品發展較快,如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增長53.8%,光電子器件增長27.3%,發光二極管(LED)增長55.1%,風能發電增長42.0%,風力發電機組增長61.3%,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增長14.6%。
(三)粵東西北地區發展加快,珠三角一體化進程加速。
隨著“雙轉移”的深入推進和粵東西北產業發展新格局“落子”逐步到位,粵東西北地區工業化進程加快。前三季度,粵東、粵西和粵北山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全省高10.0個、3.3個和2.6個百分點。東、西、北地區的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分別比全省高3.1個、2.4個和0.9個百分點。“雙轉移”加快推進,前三季度36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504.10億元,同比增長21.8%,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工業水平14.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4.7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6%。
珠三角地區三大經濟圈內部的一體化和圈間一體化進程加快。三個經濟圈城市間的軌道交通、公交線路、通信資費、水利建設等方面的一體化取得新的進展;《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準,深圳前海優惠政策獲國家批復,珠海橫琴和中新(廣州)知識城等一批重要高端產業集聚區和重大平臺建設加快推進。
(四)能耗水平繼續降低,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工業能源消費量持續回落,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從一季度的增長1.1%到第三季度的下降3.6%;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3.3%。主要產品單耗保持下降,在納入國家統計監測的67個產品單耗指標中,產品單位能耗指標下降覆蓋面達70.2%,發電、石化、水泥、鋼材等高耗能產品單位能耗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三、惠民生落到實處,社會保障水平繼續提高
財政加大保民生保重點的投入力度。前三季度,廣東財政用于科學技術、住房保障、農林水和城鄉社區事務的支出分別增長59.2%、46.5%、39.2%和38.1%。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受工資水平穩步提高、政府大幅上調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標準等拉動,居民收入水平再上新臺階。前三季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22948.66元,增長12.8%,增幅創2009年以來同期新高;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增幅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高低收入差距收窄,最高20%收入戶與最低20%收入戶收入差距由上年同期的5.93:1縮窄為5.17:1。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累計8746.8元,增長14.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1%,增幅高于城鎮居民收入;預計全年突破萬元大關,增長14%左右。
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至9月底,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長20%、28%、9%、4%和8%,五項保險的參保人數和基金累計結余分別占全國的1/8和1/7強,繼續居全國首位。退休人員待遇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省企業退休人員的月均基本養老金達到1821元,比去年調整前提高171元。全省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支付比例分別平均提高到87%和72%;最高支付限額平均分別提高到30萬和17萬,并逐步縮小實際支付比例與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的差距。
影響本輪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從短期看是需求周期的波動,從中長期看是潛在經濟生產率的下降;從外在因素看是國際金融危機后遺癥進一步顯現,從內在因素看是廣東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釋放。雖然經濟下行周期從短期看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發展速度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看會促進企業優勝劣汰、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前,雖然廣東經濟運行穩中趨好,但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額增幅與年度預期目標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內外需求較弱、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企業效益下滑狀況未見明顯好轉,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有待繼續培育,經濟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展望第四季度,隨著宏觀政策的適度調整,流動性的改善,建設項目審批的加速,加上美國經濟繼續復蘇,歐元區經濟不確定性降低,預計中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結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和結構優化、出口慢慢回暖、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以及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到位等因素,預計第四季度廣東經濟仍將保持穩中趨升的態勢。當前,廣東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溫家寶總理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解決當前問題與促進長遠發展相結合,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繼續開創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