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樓市:年底搶客戶 開發商掀起營銷大戰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年底將至,各類樓盤促銷廣告充斥視野,尤其在今年整體成交量低迷的背景下,開發商更是加大促銷力度,甚至有樓盤響亮喊出了替業主還房貸、降價補差價、無條件退房等口號,房地產市場一片硝煙彌…
年底將至,各類樓盤促銷廣告充斥視野,尤其在今年整體成交量低迷的背景下,開發商更是加大促銷力度,甚至有樓盤響亮喊出了“替業主還房貸”、“降價補差價”、“無條件退房”等口號,房地產市場一片硝煙彌漫,讓購房者猶如霧里看花。
“無條件退房”再現樓市
受調控影響,一線城市的房價開始跳水,引發了部分售樓部被砸的“房鬧鬧”事件,部分購房者對樓市的信心不再。現在,擺在開發商面前的難題是:怎樣重獲購房者信心,打破購房者濃厚的觀望情緒。
在此背景之下,人們發現,“無條件退房”等營銷手法出現在了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
記者調查發現,日前有開發商發布《無條件退房保障計劃》,高調承諾“購房零風險,退房無條件”計劃,還有的開發商則對購房者承諾購房后有“三天后悔期”。省城石家莊也有開發商推出了6年回購保值計劃,承諾6年租金就可以買下該套房產。
事實上,早在2008年,“無條件退房”就曾在樓市上演,但很快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如今,重返樓市的“無條件退房”,又能走多遠?
在一系列“置業保障計劃”在樓市上演后,細心的人發現,各“置業保障計劃”雖有著不同的執行期限與細節,但相同的是,各開發商都希望借此來打破購房者觀望的情緒,抓緊年底最后的機會,快速跑量,以達到回籠資金的目的。
部分購房者表示,會在開發商推出“置業保障計劃”后考慮提前置業,因為感覺購房有了更多保障。也有購房者表示,開發商的做法對自己的購房計劃并沒有太大影響,而更多的感覺只是一種營銷噱頭。
對此,河北兆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營銷策劃總監姜宏杰表示,“無條件退房”這類置業保障計劃,其實就是一種營銷手段,每當樓市低迷的時候就會出現。
起價房“以小博大”
“全城最低單價2980元/平方米起,另送30平方米陽臺”、“3288元/平方米抄底石家莊”……近日,我省樓市再現“起價房”風潮,不少項目在促銷時,再次打出起價概念。
記者調查發現,低于區域市場價格的數字極大地刺激了購房人神經,也使得在冬日一度觀望的購房人起身看房,不少售樓處如“冬日里的一把火”。不過記者調查后發現,起價房通常為一個樓盤項目中的少量房源,以最低價噱頭做宣傳,更大的意義是拉動蓄客,而購房人,想要買上不容易。
“在年關促銷大潮中,不少項目在低價格后加上了‘起’字輩后綴。而這樣的房子,解釋權歸開發商所有。”業內人士、石家莊眾科房產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萬嶺告訴記者,這多是開發商以少量房源,以期博得年終業績的促銷手段。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更有甚者,低價廣告有誤導之嫌。多位業界人士表示,在業內,起價房無明確概念。有公開資料顯示,多層住宅不帶花園的,一般以一樓或頂樓的銷售價為起價;一層帶花園的住宅,一般以二樓或五樓作為銷售的起價。高層物業,以最低層的銷售價為起步價。
不過記者采訪的多個開發商銷售操盤手表示,現在一般項目皆把最低價房源視為起價。但是如此低價的房子皆有原因,如位置、戶型不理想,也并不是項目中的主流價格。
低價宣傳的確引來了購房者關注的目光,但最終觸動購房人出手的還是房子本身的價值、性價比。記者在多個樓盤的現場采訪購房人了解到,雖然大部分人皆因起價房而來,但是在比對過產品后,發現最低價的房子有諸多不理想之處,還是會選擇最合適而不是最便宜的。
“起價”屬打“擦邊球”
有購房者問,被“起價”吸引到達售樓處看房,卻得知僅有一兩套或是最差的房源,開發商是否違規?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2年,國家工商部門曾經就廣泛運用的“起價”等問題發出過禁令,后來要求對廣告中的相關價格標出有效期限。
河北厚正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月鋒表示,房地產項目由于每套房子的價格都不一樣,如果嚴格按照明碼標價的規范做法,應該在廣告中不標明價格,以免對購房人造成誤導。有房地產廣告采取以偏概全的做法,類似打擦邊球,但開發商也沒有欺詐,確實有房源是起價價格,只是不夠規范。
營銷花招面面觀
★找中介公司來幫忙:最近一個月,市內幾家二手房中介公司忙得不亦樂乎,二手房賣不動,四處張羅幫忙賣開發商的一手房。兩個點的傭金提成,已成了秘而不宣的行規。
★編織全員營銷網絡:不管是搞財務的,還是做設計的,只要把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熟人朋友介紹過來買房子,就能得到老板的獎勵。最近,一場全員營銷運動正在不少開發企業悄然展開。“招聘臨時銷售,賣一套房,給10000元”,這是一家開發商的招聘啟事,力度很大,很吸引人。
★“走出去”再請進來:本土購買力不足,那就“走出去”,把天津、北京以及周邊城市的外地客拉到我省來買房子。這招被一些高端項目頻頻使用,業內知情人士稱,這些項目外地客群占的比重相當大,在三成左右。
★海報傳單總動員:在街頭發傳單,掃樓貼海報;發微博、灌論壇,互聯網被運用到極致;手機等通訊終端也不放過,關于樓盤各種促銷手段的短信可謂鋪天蓋地,有置業計劃的人還會看兩眼,不感興趣的更多則是反感,刪都刪不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沈陽明年將新建8處公租房 下一篇:萊州市開創現代水利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