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高速公路大躍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由于銀行緊縮信貸、清理地方平臺貸款,近期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出現停工,有的還產生了不良貸款。統計稱,地方政府用于高速公路建設的債務余額超過1萬億元。這引發了人們對銀行信貸資…
由于銀行緊縮信貸、清理地方平臺貸款,近期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出現停工,有的還產生了不良貸款。統計稱,地方政府用于高速公路建設的債務余額超過1萬億元。這引發了人們對銀行信貸資產安全的擔心。
我們認為,此事也有積極的一面,地方政府向來熱衷于基礎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似乎總有辦法逃過預算約束,雄心勃勃地大干快上。眼下它們碰到難題,反而說明銀行管理有進步,債務約束正在起作用。當然,對其信貸風險也不可小覷,有必要謹慎應對和防范、化解。
高速公路出現債務問題,最大的責任方是地方政府。國內流傳著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各地官員上任伊始,也都喜歡大規模修路。這股風先是在東部地區盛行,近幾年則刮到了中西部。有些地方做出的建設規劃過于超前,個個都號稱要“縣縣通高速公路”。例如,西部某省面積不大,5年后規劃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8000公里,屆時路網密度將比美國高出3倍,也達到或超過東部不少省份的建設目標。
公路具有外部效應,的確對地方經濟、社會生活有大益。但高速公路建設投入高、通車要收費,在經濟相對落后、車流量較少、百姓較不富裕的地區搞大躍進是否合理非常值得商榷。我們有一系列疑問:修路的錢從哪來?路修好后有沒有足夠多的車流量?司機們付得起通行費么?用于修路的財政撥款會不會擠占其它更有迫切需要的民生支出?為什么不能緩幾年再建?
對于上述疑問,有些地方官員只在乎修路的錢從哪來。不問不知道,這高速公路是好東西,貸款相當容易,窮地方也能搞,而且是大搞,隨便一個項目就是上百億元,GDP立馬做出來。據說,高速公路建設每投資1億元可直接拉動GDP約1.5億元。而項目資本金只占總投資的25%,其中一部分還可以爭取中央財政劃款,余者可以跟銀行借。
高速公路有收費權供抵押,有現金流覆蓋,有國有企業或地方政府背景,銀行通常認為是優良的信貸項目。事情至此本該非常圓滿,很多東部地區都是成功表率,可惜中西部運氣不太好,心又太野,趕上諸多利空:前年鋪下大攤子,近兩年來利率上行、信貸緊縮、地方平臺貸款被清理;普通收費公路取消或即將取消,地方交通部門收入減少,可供抵押資產縮水。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高速公路本身資本金充足、可行性研究扎實、通車后能夠在較快時間內實現盈利,問題倒也不大。只要有利可圖,自然能夠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靠發行債券、股票等辦法來融資,不需要過度依賴銀行貸款。A股有不少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年度盈利都相當可觀。可惜,有些項目的地方財政配套資本金投入就沒有到位過,建設預算不斷追加,車流量預測值過分夸大,未來取消公路收費后對高速分流明顯,很難實現盈利。且不說西部,就連東部經濟強省廣東,2009年也有36.4%的高速公路項目虧損。
所以,也別怪中央的信貸、稅費政策多變,根子上的問題是虧損的高速公路本來就不該建,起碼不應該過分超前。倘若非要上馬,應歸入公益項目,更多地依靠財政投入。但地方預算緊張,都喜歡打銀行貸款、中央撥款、路橋通行費的主意。讓它們建設不收費的二級公路,恐怕就沒這么爽快了。中國經濟的轉型要求增加公共開支,減少對投資的依賴,這顯然對高速公路的建設形成長期的約束,該是阻止這場大躍進的時候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我們認為,此事也有積極的一面,地方政府向來熱衷于基礎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似乎總有辦法逃過預算約束,雄心勃勃地大干快上。眼下它們碰到難題,反而說明銀行管理有進步,債務約束正在起作用。當然,對其信貸風險也不可小覷,有必要謹慎應對和防范、化解。
高速公路出現債務問題,最大的責任方是地方政府。國內流傳著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各地官員上任伊始,也都喜歡大規模修路。這股風先是在東部地區盛行,近幾年則刮到了中西部。有些地方做出的建設規劃過于超前,個個都號稱要“縣縣通高速公路”。例如,西部某省面積不大,5年后規劃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8000公里,屆時路網密度將比美國高出3倍,也達到或超過東部不少省份的建設目標。
公路具有外部效應,的確對地方經濟、社會生活有大益。但高速公路建設投入高、通車要收費,在經濟相對落后、車流量較少、百姓較不富裕的地區搞大躍進是否合理非常值得商榷。我們有一系列疑問:修路的錢從哪來?路修好后有沒有足夠多的車流量?司機們付得起通行費么?用于修路的財政撥款會不會擠占其它更有迫切需要的民生支出?為什么不能緩幾年再建?
對于上述疑問,有些地方官員只在乎修路的錢從哪來。不問不知道,這高速公路是好東西,貸款相當容易,窮地方也能搞,而且是大搞,隨便一個項目就是上百億元,GDP立馬做出來。據說,高速公路建設每投資1億元可直接拉動GDP約1.5億元。而項目資本金只占總投資的25%,其中一部分還可以爭取中央財政劃款,余者可以跟銀行借。
高速公路有收費權供抵押,有現金流覆蓋,有國有企業或地方政府背景,銀行通常認為是優良的信貸項目。事情至此本該非常圓滿,很多東部地區都是成功表率,可惜中西部運氣不太好,心又太野,趕上諸多利空:前年鋪下大攤子,近兩年來利率上行、信貸緊縮、地方平臺貸款被清理;普通收費公路取消或即將取消,地方交通部門收入減少,可供抵押資產縮水。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高速公路本身資本金充足、可行性研究扎實、通車后能夠在較快時間內實現盈利,問題倒也不大。只要有利可圖,自然能夠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靠發行債券、股票等辦法來融資,不需要過度依賴銀行貸款。A股有不少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年度盈利都相當可觀。可惜,有些項目的地方財政配套資本金投入就沒有到位過,建設預算不斷追加,車流量預測值過分夸大,未來取消公路收費后對高速分流明顯,很難實現盈利。且不說西部,就連東部經濟強省廣東,2009年也有36.4%的高速公路項目虧損。
所以,也別怪中央的信貸、稅費政策多變,根子上的問題是虧損的高速公路本來就不該建,起碼不應該過分超前。倘若非要上馬,應歸入公益項目,更多地依靠財政投入。但地方預算緊張,都喜歡打銀行貸款、中央撥款、路橋通行費的主意。讓它們建設不收費的二級公路,恐怕就沒這么爽快了。中國經濟的轉型要求增加公共開支,減少對投資的依賴,這顯然對高速公路的建設形成長期的約束,該是阻止這場大躍進的時候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嘉紹跨海大橋建設進度超六成 下一篇:廣東等四地被要求整改土地違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