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煤炭業仍在“過冬”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2年下半年至今,煤價已經延續18周連續下跌,這個曾被高利潤、高增長籠罩的行業,已經告別“黃金十年”。產能過剩、下游企業拉動需求乏力、進口低價煤沖擊……種種跡象表明,煤炭企業的“…
2012年下半年至今,煤價已經延續18周連續下跌,這個曾被高利潤、高增長籠罩的行業,已經告別“黃金十年”。產能過剩、下游企業拉動需求乏力、進口低價煤沖擊……種種跡象表明,煤炭企業的“寒冬”仍然漫長。
供大于求致工廠減產
市場不濟、煤企日子困難,下游焦化廠也在艱難度日。
記者目前從山東地區焦化廠銷售人員處了解到的消息顯示,鋼鐵企業云集的河北唐山以及山東地區的焦化廠都在大幅減產。目前,2013年第1季度的銷售狀況比2012年更加糟糕,大量焦化廠目前處于亞負荷生產狀態,產量減縮為原來的60%~70%,甚至更低。
同時,山東省某大型鋼鐵集團下屬兗州焦化廠工作人員陳先生表示,其周圍焦化廠的開工率大約是70%~80%,這個狀況比2012年的狀況還要糟糕。
而任職于山東濰坊地區一家上市焦化企業的韓先生,則表現得更為焦慮。
據悉,韓先生所在公司有固定的3位客戶,目前的焦炭供應還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開工率并沒有明顯下滑。但是在產量方面,已經處于亞負荷生產狀態。“我們沒有減產,只不過是亞負荷生產。”韓先生對亞負荷給出了一個定義:“如果年生產是100萬噸的話,亞負荷生產就是壓縮到60萬噸~70萬噸。如果是滿負荷生產,那就是超過100萬噸。”
韓先生表示,焦化廠的減產主要表現為進入亞負荷生產狀態,最低可以將產量壓到原來的40%。“但是如果行情的確不好,焦化廠會選擇停產。一個爐子的啟動資金要上億元,而且還會面臨爐子毀掉的風險”。
逆境生存須煉“內功”
今年以來,中國煤炭行業持續了上一年度利潤下滑的趨勢,雖然價格逐漸止跌趨穩,但不少企業第1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降超過三成,困擾煤炭行業的“寒冬”仍在持續。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國內煤炭企業正面臨“內憂”與“外患”并存的困境。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認為,今年國內第1季度煤炭消費量超過10億噸,全社會庫存已連續2個季度快速回落,表明煤炭市場開始回暖。
但岳福斌也指出,值得我們注意的是,2012年在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煤炭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國內煤炭產能集中過快釋放,導致價格暴跌。“第1季度末,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從上季度末的每噸633元下跌至618元。”
川煤集團副總經理劉萬波說,今年煤炭行業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產能過剩,二是市場低迷。“在2011年第4季度,冶金煤最高賣到每噸2000元,現在只賣到1025元,近期還可能跌破1000元。”
數據表明,中國已成為全球水電、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新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比逐漸增大,也給煤炭行業帶來嚴峻考驗。
對當前的中國煤炭行業來說,市場低迷、利潤下滑仍將持續一段時期。中國的煤炭企業要在逆境中生存,就必須鍛煉“內功”,積極謀求產業升級,并學會“冬泳”以渡過難關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煤炭企業降薪關停自救 下一篇:煤炭業用創新應對“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