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煉鋼廠提高鋼軌坯質量探究
來源:包鋼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年初,包鋼鋼軌產品再獲“殊榮”,用戶滿意度、挑出率、異議率三項指標獨占鰲頭,成為國內鋼軌產品領跑者。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鋼就軋不出優質的鋼軌,在一枚枚獎牌的背面,…
今年年初,包鋼鋼軌產品再獲“殊榮”,用戶滿意度、挑出率、異議率三項指標獨占鰲頭,成為國內鋼軌產品領跑者。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鋼就軋不出優質的鋼軌,在一枚枚獎牌的背面,凝聚的是煉鋼廠的耕耘與奉獻。
說起鋼軌坯的冶煉鑄造,煉鋼廠總工程師宋海深有感觸,那就是“十年磨一劍”的執著與勤奮。
1998年,包鋼開始用連鑄技術取代模鑄生產鋼軌坯,從鑄錠到一次成型鋼坯,包鋼鋼軌坯鑄造踏入新紀元。但受當時技術所限,許多實際生產問題沒有現成答案,導致鋼軌坯連鑄比不足50%。
鋼軌坯冶煉鑄造,是包鋼目前所有鋼種中冶煉難度最大、指標最嚴、要求最多的一個,甚至可以用“苛刻”來形容。沒有現成技術參考,煉鋼廠技術人員只能自己摸索,細化每一個工藝點的操作,不斷尋找著影響鋼坯質量的路徑。經過反復論證和實踐,最終煉鋼廠將目光聚焦到恒拉速環節上。恒拉速直接反映了連鑄機的冶煉周期,好比煮飯一樣,掌握時間十分重要。從脫硫扒渣到VD真空爐再到連鑄機,工序與工序之間用時間“卡死”,不允許操作中存在失誤。保證了生產時序也就保證了工序質量,從而實現質量的過程控制。
隨著生產需要和技術革新的推進,2006年11月煉鋼廠5號連鑄機建成投產,標志著包鋼鋼軌坯鑄造進入專業時代。
在宋海眼里,“術業有專攻”也許更適應當前鋼軌坯的鑄造要求。只有一個斷面的連鑄機雖說不夠多元,但足夠穩定,而鋼軌坯需要的就是一個“穩”字。省去了更換斷面設備消耗的調試時間,操作人員與鋼種、設備有了更多的相處,對設備、工藝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設備更趨穩定,自動化操作精準度越來越高,鑄造攻關也在日積月累中有據可尋。鋼軌坯鑄造在“溝壑叢生”的實際生產中“步入坦途”。
李大偉是煉鋼廠制鋼三部甲班班長,工作6年。看著越來越厚、越來越細化的鋼軌坯冶煉操作規程和掛在操作室內的操作要求,他對記者說:“'生命軌’三個字對我們的意義非常大,它是包鋼的拳頭產品和主要盈利點,鋪在鐵路上就承載了生命,所以保證鋼軌質量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前提。”
為了給“生命軌”保駕護航,煉鋼廠建立了“重軌質量控制看板”,完善了考核體系,按日統計各項可控指標,使職工一目了然地了解本班生產質量情況,做到全員關注、全員參與。
今年一季度,5號連鑄機共生產鋼軌坯27.59萬噸,其中高速軌坯材13.78萬噸,高速軌練成率也由2012年的平均80.81%,上升至84.38%。
如今,煉鋼廠鋼軌坯冶煉鑄造已不再像蹣跚學步的孩子,生產工藝越來越成熟,工序理論時間和生產規章制度日趨精準和完善,這讓煉鋼人心中愈發自信,宋海說,鋼軌坯冶煉鑄造沒有100分,技術攻關也沒有盡頭,我們還要繼續向未知領域探索前進。未來,我們的產品質量肯定會越來越好。
專業之道,連接“春天”
高效、快速,是現代企業新的發展觀。一項產品附加功能越多就越能體現價值,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與規律。
隨著鋼鐵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多元化生產設備成為行業新寵,一臺設備能夠生產多種規格產品,看似劃算,實際卻比專業軋機更難駕馭,更不穩定。
經過多年摸索煉鋼廠發現,鋼種的不專業、設備的不穩定都給實際生產和鋼坯質量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在當前鋼鐵行業利潤越來越薄的大環境下,就鋼軌鋼而言,是選擇多元化,還是專業化?包鋼謹慎地選擇了后者。
包鋼鋼軌的成功不是偶然。縱觀近十幾年鋼軌市場,并非一路順暢,但包鋼始終沒有放棄對高質量的不懈追求,在各類產品價格此消彼長的波動之間,包鋼始終沒有放棄對鋼軌鋼的攻關,因為,包鋼心中懷揣著對產品研發的執著,對用戶滿意度的追求,對乘客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
當前鋼鐵行業競爭趨向于高精尖產品,只有如此才能贏得更大的利潤與市場份額。我們可以這樣認定,包鋼鋼軌鋼為行業提供的是一個成功范本,那就是——潛心專業化,自有“春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