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煉焦煤進口增出口降價差影響
來源:國際商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記者從大商所了解到,十年來,煉焦煤受到內需變化、政策變動以及國內外價差影響,進出口大致呈此起彼伏之勢。 2002年以前,中國煉焦煤年進口數量基本在20萬~50萬噸,主要從澳大利亞幾口…
2002年以前,中國煉焦煤年進口數量基本在20萬~50萬噸,主要從澳大利亞幾口,用戶主要是東南沿海的焦化廠。2003年以后,中國鋼鐵工業高速發展,焦化廠大規模上馬,煉焦煤過度消耗,部分地區出現相應緊缺。此后,中國煉焦煤進口突飛猛進增長10倍以上,2005年煉焦煤進口增至719萬噸,比2004年增長6.3%。
2006年,進口增長態勢掉頭向下,煉焦煤進口量下降到466萬噸,降幅達35.2%,主要原因是當年國內煉焦煤產量繼續增長,增量約占全部產量的50%,減少了國內對煉焦煤進口的需求。
2006年10月27日開始,中國煤炭進口關稅降到零水平,加之國內焦炭高增長、煉焦煤需求增加,造成國內煉焦煤資源緊缺。2007年,煉焦煤進口局勢又發生逆轉,進口量開始大幅回升,進口量達622萬噸,增幅達33.48%。這一年,中國轉為煉焦煤凈進口國。
進入2008年,盡管國際市場煉焦煤大幅度漲價,但煉焦煤資源緊缺,一些焦化企業不得不加大從國外進口。2008年,中國進口煉焦煤686萬噸,同比增10.3%。
2009年之后,中國鋼鐵產量不僅未受金融危機影響,反而大幅上漲。同時,國內煉焦煤產量增長有限,尤其是優質煉焦煤主產區山西省產量下滑。受此雙重影響,2009年進口量暴增至3442萬噸,同比增長401.8%。
2010年,焦煤進口量仍保持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達到4727萬噸,同比增長37.3%。
2011年,受政府緊縮調控政策的影響,國內經濟增速逐步放緩,下游鋼鐵、焦炭的需求受到抑制,焦煤進口量同比減少5.5%,為4466萬噸。
從煉焦煤出口情況看,2003年以前,中國煉焦煤出口呈逐年增長態勢。自2004年開始,受內需強勁拉動,中國煉焦煤的進出口貿易政策發生了較大變化,中國開始下調煤炭出口退稅率,首次從13%下調至11%,煉焦煤出口比例下降。相反,煉焦煤進口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2004年,中國煉焦煤出口下降至568.9萬噸,下降了56.7%。2005年煤炭出口退稅率繼續下調至8%,煉焦煤出口為526萬噸,同比下降7.6%。2006年中國煉焦煤出口量下降到437萬噸。
由于自2006年11月1日起,中國對煉焦煤征收5%的出口暫定稅率,2007年煉焦煤出口更是大幅度下降至254萬噸,降幅達41.9%。
2007年煉焦煤出口量的降低,一方面是受國家提高出口關稅、出口成本被抬高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出口價格低于國內價格。
進入2008年,由于國際市場煉焦煤價高刺激了出口,煉焦煤出口一改2004年以來逐年下滑的局面,僅在2008年上半年煉焦煤出口就達182萬噸,同比增長15.79%。
然而由于國內煉焦煤供不應求,煉焦煤價格大幅度上漲,2008年8月國家出臺關稅調整政策,決定自2008年8月20日起,將煉焦煤出口稅率由5%提高至10%。2008年全年出口346萬噸,比2007年增長36%。2009年,中國煉焦煤出口急劇萎縮,僅為64萬噸,同比大降81.61%。2010年和2011年,煉焦煤出口小幅回升,達到110萬噸左右,卻遠低于巔峰時期的千萬噸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