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啟動在即 河北鋼廠成本能降幾許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鐵礦石是煉鋼大省河北的糧草。據燕趙都市報報道,2011年,河北鋼廠和貿易商一共拿出142億美元的外匯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拉回近8700萬噸鐵礦石。142億美元,相當于河北全年進口外匯開銷…
鐵礦石是“煉鋼大省”河北的糧草。據燕趙都市報報道,2011年,河北鋼廠和貿易商一共拿出142億美元的外匯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拉回近8700萬噸鐵礦石。142億美元,相當于河北全年進口外匯開銷的57%。
河北鋼鐵行業面臨長期的“毛利率之痛”,而作為應對之道,加大新鋼材研發、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的嘗試似乎過于艱難和漫長,反倒是進口鐵礦石成本的下降,可以直接改變鋼企運營現狀,并拉動河北制造業“火車”。記者測算發現,今年前兩月,鐵礦石進口價格只要下調兩美元,河北鋼鐵行業總計2億元的虧損即可被“抹平”。
5月8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將正式啟動上線。5月4日,該交易平臺運營商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的一位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河北鋼廠加入平臺會員“很積極”。接受采訪的行業分析師和本地鋼廠高層表示,交易平臺意味著中國現貨價和普氏指數價格的博弈將開始,將推動礦價成本下行。而對于民營鋼廠較多的河北省來說,現貨交易平臺也有望扭轉他們長期以來所遭遇的“高爐前的不平等”。
意義:惠及河北鋼鐵行業
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以下簡稱“現貨平臺”)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鋼協)、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三家機構聯合設立。作為中國最大的鐵礦石消費省,這一現貨平臺和河北鋼廠和貿易商聯系緊密。
4月27日,現貨平臺在北京為14家“發起會員”頒發證書,獲得證書的中國五大鋼廠中,包括了擁有13萬名員工的河北鋼鐵行業“航母級企業”河北鋼鐵集團。中鋼集團、中信金屬等五大鐵礦石貿易商也成為發起會員。
在現貨平臺的籌備過程中,由于國際三大礦商對平臺態度不明朗,該平臺一度陷入“是否會無礦可賣”的尷尬。不過最終,河北鐵礦石最大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的力拓和必和必拓這三大礦商,均成為現貨平臺發起會員。
現貨平臺的運作類似上海證券交易所,采取會員制。公開資料顯示,現貨平臺目前已經獲得國內近百家鋼廠和貿易商的加盟。北礦所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河北鋼廠加入這一平臺“很積極”,不過具體的會員數量尚未統計。河北唐山地區一家大型民營鋼廠負責鐵礦石的高管5月4日對記者表示,已加入現貨交易平臺會員。
今年3月底,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開始模擬運行,本月8日,該平臺將正式上線。據記者了解,未來,礦商、鋼廠、貿易商可以通過客戶端軟件和通信網絡自主報價,交易平臺將匹配賣單買單。為了防止不良企業惡意炒作市場,礦價將實行漲跌幅度限制,并禁止關聯企業自買自賣。
另外,該交易平臺將以港口鐵礦石現貨和在途鐵礦石現貨為交易對象,暫時拒絕期貨及金融衍生品。
記者在北礦所官方網站看到,在港口現貨交易品種中,河北唐山港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名列支持的港口名單中,而鐵礦石碼頭尚處在發展初期的黃驊港則尚未獲得支持,這意味著冀中南地區鋼廠暫時只能通過現貨平臺購買青島港和日照港的港口鐵礦石。
本土:想方設法降低原料成本
河北鋼鐵產業最顯著的特點,是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林立。民營鋼廠長期以來難以獲得海外三大礦商的重視,和抱著長期協議價合同的國有大廠相比,進口鐵礦石價格的劇烈波動,河北民營鋼廠首當其沖。
據記者了解,面對低迷的鋼市和高企的進口礦成本,在唐山地區,靈活調節進口礦和國產礦配比成為民營鋼廠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一旦進口礦價格上漲,民營鋼廠就會減少港口現貨采購量,加大使用國產鐵精粉。
更讓外界稍感意外的是,今年一季度,京唐港區的鎳礦進口猛增,進口量占到全國四分之一,原來是民營鋼廠利用含鐵量49%的鎳礦取代鐵礦石,因為這種鎳礦的價格只有相同品位印度鐵礦石的二分之一。
和民營鋼廠做法類似,已控制50億噸省內鐵礦石儲量的河北鋼鐵集團,為應對礦價成本高漲,去年以來也增加了自有鐵精粉的產量。去年該集團礦業公司生產鐵精粉707萬噸,同比增長25%,今年一季度的產量增幅更是高達28%。實際上,高企的礦價,已經讓鐵礦石開采取代煉鋼軋鋼,成為河北鋼鐵集團最賺錢的業務。
對于河北國有民營鋼廠來說,現貨交易平臺的上線運營,其最終價值應該體現為進口鐵礦石價格的下降。然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中鋼協等發起機構,在談及現貨平臺意義時,有意強調發揮市場發現價格的作用,形成具有公信力的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并回避了和普氏指數等海外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同臺競爭。
疑問:能否取代普氏指數定價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進口鐵礦石定價機制極為復雜,囊括月度定價、季度定價、招標價、甚至對特定大客戶仍繼續沿用的長期協議價。其中短期定價普遍以普氏能源資訊公司的普氏指數為依據。降低礦價的第一個目標,是讓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價格去影響甚至削弱普氏指數。
唐山地區一家大型民營鋼廠負責鐵礦石進口業務的不具名高管對記者表示,國內統一現貨價格,要“擊敗”普氏指數,難度極大。他表示,普氏指數已經長期沿用,另外進口鐵礦石市場仍然是一個賣方市場,采用何種指數定價,是礦商說了算,而不是鋼廠。
對于普氏指數,國內鋼廠最大的意見是編制、采集過程不透明,其指數距離市場實際成交價高,鋼廠“吃虧”。上述民企高管表示,普氏指數不太可能被排擠掉,因為隨著中國、新加坡等更多現貨交易平臺的推出,普氏指數將會增加數據采集點,從而提高指數和現貨價格的貼近程度。從這個角度看,一個更加“精確”的普氏指數也能夠降低鋼廠的成本。
相比上述唐山鋼廠人士,國內資深鋼鐵行業分析人士、“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俞連貴的觀點則要樂觀一些。俞連貴對記者表示,長期來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價格會取代普氏指數定價,從而成為中國鋼廠和海外礦商價格談判的重要依據。
俞連貴也強調,現貨交易平臺的價格,還不會馬上成為鋼廠和礦商之間的結算價格,因為目前定價模式多種多樣,三大礦商的大部分鐵礦石產量,仍將遵循其他定價模式。
接受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均表示,現貨平臺價格的影響力和其成交規模直接相關,如果礦商放到現貨交易平臺的鐵礦石數量太少,成交不夠活躍,這將降低“中國價格”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其中,當月或當季現貨平臺成交量占到國內進口量的比重,可衡量其影響力大小。
民企:將獲得更公平礦價
在季度定價啟動之后,中鋼協一直堅持回到過去的年度協議價。然而對于大部分采購規模較小的河北民營鋼廠來說,“長協價”對他們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以往,河北中小鋼廠曾經嘗試抱團集體采購,希望談到更理想的價格,但這種嘗試并未獲得成功。這些鋼廠不得已從大鋼廠和貿易商這些“倒礦商”中買礦,原料成本進一步被抬升。隨后,中鋼協推出代理制,即具有進口資質的鋼廠和貿易商,不得依靠“倒礦”牟利,代之以合理的進口代理傭金。“我的鋼鐵網”副總經理俞連貴分析稱,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開通,對于民營鋼廠將是更大的利好。因為現貨平臺交易完全匿名,只要采購報價有競爭力,民營鋼廠同樣可以自由購買進口礦,而不再像過去受到貿易商和大鋼廠的制約和“盤剝”。
據記者了解,代理制的推出,減少了貿易商的一個重要利潤來源,5%的代理費,還不足以彌補鐵礦石進口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這一制度遭遇代理商的抵觸情緒。俞連貴表示,鑒于民營鋼廠通過現貨交易平臺采購鐵礦石變得更容易,價格也更公平透明,因此進口代理制的發展前景將打上一個問號。
上述唐山民營鋼廠高管也表示,“二次倒礦”是在一個國際鐵礦石供需失衡背景下產生的一個不正常現象,在加入現貨交易平臺之后,中小鋼廠將和國有大鋼廠平起平坐,結束“高爐之前的成本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