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專家:我國銅礦原料供應嚴重不足將長期存在
來源:我的有色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土部信息中心研究員張苺3月23日表示,即便我國現有電解銅生產能力和消費量都不再增加,到2015年我國仍有60%以上的銅礦產品需進口。依據我國未來20年經濟發展的目標,我國銅礦原料供應嚴重不…
國土部信息中心研究員張苺3月23日表示,即便我國現有電解銅生產能力和消費量都不再增加,到2015年我國仍有60%以上的銅礦產品需進口。依據我國未來20年經濟發展的目標,我國銅礦原料供應嚴重不足的狀況將長期存在。
張苺是在“第七屆上海銅鋁峰會”上做出上述預測的。張苺指出,鑒于地質勘查和礦山建設周期較長,一般大型和超大型礦山從勘查到采礦至少需要8-10年。目前,我國可提供近期建設的大型和超大型礦山屈指可數,大多數國內礦山儲量、埋藏狀態和礦石品位先天不足,生產成本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差。
據第一財經了解,由于我國銅精礦原料本來就短缺,銅加工企業卻在不斷上馬,目前很多中小銅冶煉企業所需要的銅精礦幾乎100%依賴進口,對國外進口銅礦原料的依賴度不亞于鐵礦石。
而江西銅業董秘潘其方也指出,包括江西銅業、銅陵有色在內的大型銅企最近幾年都在加大國內外銅礦資源的投資,不過,由于近年來公司的冶煉產能也在增加,目前銅礦的自給率還只有20%左右。
張苺也指出,2000-2010年期間,受片面追求GDP增長的影響,我國銅冶煉生產能力擴張過快,造成國內礦自給能力連年下降的局面。目前國內企業都在積極開展銅礦勘查和開發的對外合作,對外合作成功的銅項目若能如期開發,2015年前可形成產能合計約122.6萬噸/年。
不過,江西銅業一位管理層人士則對記者坦言,目前很多企業在海外的銅礦投資,還面臨多方面的不確定性,比如江西銅業與中國中冶等在阿富汗的銅礦投資,就由于勘探時地下發現文物而一度受阻;而公司在秘魯投資的銅礦,也因為當地搬遷問題而拖延。
對于目前銅冶煉企業面臨的原料來源尷尬,張苺建議,應重視國內銅礦的勘查工作,加大銅礦勘查投入。同時,銅下游產業的生產能力擴張過速,如電解銅和銅材加工業,在國內原料嚴重不足的狀況下,應當加以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銅業貿易事業部總經理陳何輝披露,“十二五”期間,國家計劃嚴控銅冶煉產能,重點控制冶煉產能重復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將我國精煉銅產能控制在650萬噸,年均增長7.3%,這將遠低于2002-2011年期間12.1%的年均增速。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國競當全球鐵礦石價格形成中心 下一篇:2030年全球鐵礦石需求預計將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