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主業結構調整應對“寒冬”
來源:荊楚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1年,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堅定應對寒冬,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主業結構調整,實現逆勢增長。據統計,2011年武鋼鐵、鋼、材分別比上年增長3。31%、3。12%和3。99%,銷售收入、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
2011年,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堅定應對“寒冬”,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主業結構調整,實現逆勢增長。據統計,2011年武鋼鐵、鋼、材分別比上年增長3。31%、3。12%和3。99%,銷售收入、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14。3%、17。4%,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在鋼鐵企業的“寒冬”中取得這樣的成績,殊屬不易。武鋼總經理鄧崎琳說,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必須堅守陣地,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企業的責任就是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鋼鐵主業和相關產業發展,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在微利中爭取利潤空間。
2011年,武鋼著力推進“三個轉變”,在鋼鐵主業,以“調結構、滿負荷、低成本、高質量”方針,降本增效,取得顯著成效。
首先是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武鋼的產銷研協同機制,做到研發快速響應市場,銷售擴大利潤空間,生產實行預先排程,盈利品種比例較上年度勁升8。8個百分點。目前,汽車面板、CSP薄板、HIB鋼等高效益品種產銷量同比增長59%、15%、12%。家電板產銷量同比增加40。97%。
其次,技術創新進一步推進。2011年,武鋼投入科技進步的費用近69。9億元,超過公司當年銷售收入的3%。高端HIB鋼成功應用于三峽超高壓大型變壓器。高端無取向硅鋼用于首臺三峽地下電站大電機,并已成功網發電,一舉打破壟斷,實現了國產化“零”的突破,覆蓋水電、核電、風電三大清潔能源領域。耐蝕重軌等一批獨有產品也填補了國內空白。據統計,2011年全年武鋼申請專利703項,專利授權641項,其中發明專利158項,是上年的2。6倍。《大跨度鐵路橋梁鋼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國產鐵精礦提鐵降硅(雜)的系統研究與實踐》等4項成果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三是降低成本開拓市場。產能的充分發揮和預判市場拐點、錯峰采購,使武鋼集團鐵后成本同比降低130元/噸。在用戶服務過程中,武鋼科學識別和引導客戶需求,優化大客戶服務流程,強化加工配送等貼身服務,使市場開拓取得突破。2011年,武鋼硅鋼獲得61臺特高壓大型變壓器和17臺大電機用鋼供貨權;汽車板認證通過34項,并開展了27款車型材料的替代;簾線鋼產銷量保持國內第一。武鋼的海外資源戰略也在扎實推進,2011年成功投資加拿大ADI、世紀鐵礦等優質鐵礦資源,全年運回權益礦707萬噸。武鋼“走出去”的做法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肯定。
2012年,武鋼確定了“一大目標、三個轉變、五項理念”的戰略。即通過由單純的生產經營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一業為主”向“一業特強、適度多元”轉變,由內陸發展向沿海、國外發展轉變,武鋼的最終目標是打造“質量武鋼、創新武鋼、數字武鋼、綠色武鋼、幸福武鋼”,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