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交通運輸部召開8月新聞發布會。會上,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介紹,我國水運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0867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659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超過1.6萬公里。以沿海運輸通道、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京杭運河—淮河等為水運主要通道,以主要港口為樞紐,銜接鐵路、公路、管道等方式,連通世界、干支銜接的水路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
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的通知》,明確要加強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提升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高質量發展水平。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切實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全面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將優化港口航道布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快《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報批,優化全國水運設施網絡布局,加快構建功能層次合理、保障能力充分、戰略支撐力強、智慧綠色安全的港口與航道體系,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產業布局。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鄭清秀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們著力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建設規劃,著力推進水運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著力擴大水運基礎設施有效投資,水運重大項目建設表現出“三個加快”。
一是水運建設投資增速加快。上半年,我部就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進行一系列部署和調度,制定了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克服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的不利影響。今年1-6月,全國水運建設完成投資735.7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6月份水運建設完成投資176億元,同比增長20.2%,環比增長33.7%。7月份水運建設投資同比增長21.8%,繼續保持了良好增長勢頭。
二是水運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項目和水運“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為牽引,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水運建設項目基本形成了“開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格局。天津港北航道擴建工程、茂名港通用碼頭等工程開工建設;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碼頭工程、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等工程有序推進,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長江中游蘄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等工程竣工驗收;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小洋山北側集裝箱碼頭工程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力爭年內盡早開工。
三是智慧港航建設加快。水運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水平不斷提升,已建和在建自動化碼頭數量均居世界首位。欽州大欖坪南7號、8號碼頭自動化改造工程、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等兩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竣工投運,廣州南沙四期、寧波舟山港梅山二期等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有序推進。加快推進電子航道圖、航道水文多要素監測終端應用,積極推進長江干線、京杭運河智慧航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