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溫家寶在廣西南寧考察 要求鞏固樓市調控成果(中國政府網)21日至22日,在出席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在宏觀調控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項特別重…
國內宏觀
溫家寶在廣西南寧考察 要求鞏固樓市調控成果
(中國政府網)
21日至22日,在出席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在宏觀調控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項特別重要的任務擺在突出位置,這不僅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關系到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他還說,目前,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設處于關鍵時期,各級政府要切實采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
國資委發布央企成績單 僅有6家央企虧損
(人民日報)
國務院國資委日前發布《央企2010年度分戶國有資產運營情況表》,亮出了2010年度120戶央企中102戶的“成績單”。披露的102戶央企中,僅有6戶虧損,但不同企業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其中,中石油以凈利潤1241.8億元成為“最賺錢央企”,中國聯通則巨虧41.4億元排在最后。
發改委官員:有條件的鄉鎮應升格為中小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張麗娜23日表示,應當把沿海發達地區的有些鄉鎮發展成為中小城市,以合理地配置公共財力、公共服務等資源。張麗娜說,目前在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化率是很高的,特別是有一些經濟發達鎮和縣域經濟發展很快,人口已發展到幾十萬,已經發展到中等城市的程度了。
廣交會二期開幕 勞動密集型企業積極應對出口形勢變化
(新華網)
23日,第11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二期開幕,主要展出日用消費品類、禮品類和家居裝飾品類三大類產品。在匯率變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背景下,企業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出口形勢變化。
民間借貸“野蠻”生長 影子銀行風險凸現
(中國證券報)
尤其是今年以來,民間借貸市場迅速升溫,很多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在長春街頭冒了出來。而一些民間借貸機構抓住這個機會,和銀行信貸部門、相關公司“合作”,做起了金融“掮客”的生意。
貨幣商品
風險偏好升溫大宗商品釋放壓抑情緒
(經濟參考報)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布報告稱,自今年9月初以來,東南亞地區的水災已導致大量稻田及農作物被淹以及救援物資的運輸中斷,部分東南亞國家因此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新加坡輝立期貨分析師琳內特表示:“農作物受災可能推動今年芝加哥商交所稻米期貨上漲17%”。
澳媒:必和必拓對中國鐵礦石需求充滿信心
(中國經濟網)
盡管歐洲及美國的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必和必拓仍然堅信中國對該公司產量的長期需求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主席雅克-納賽爾認為中國對鐵礦及能源資源的需求量仍然十分旺盛,而且是長期的。
國際經濟
美國經濟年底將顯著走強
(中國證券報)
美聯儲副主席葉倫10月21日表示,美國經濟將在2011年底將“顯著走強”。但她強調,美聯儲仍然需要保持其貨幣政策方向的穩定,確保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向實體經濟領域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拜登敦促國會通過就業法案重振美國經濟
(新華網)
美國副總統拜登23日表示,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應盡快妥協并通過就業促進法案,該法案能幫助重振美國經濟并降低失業率。
多重利好集中爆發 美股連漲四周
(上海證券報)
歐盟峰會很可能出臺解決歐債危機的方案以及美上市公司頻頻發布超預期的業績,上述利好消息令上周末美股大幅上漲,21日美三大股指漲幅均超過1%,美股周線亦連續第四周上揚。與此同時,通常被視為避險資產的美元則連遭拋售,歐元匯率借機上揚。
歐盟80億歐元貸款馳援希臘
(中國證券報)
據道瓊斯通訊社報道,歐盟官員10月21日透露,當日舉行的歐元區成員國財長會議已經同意,將向希臘發放下一筆80億歐元的援助貸款。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央行三方代表團發布的希臘債務可持續性研究報告則指出,希臘政府財政狀況不具可持續性,私營部門債權人需將減記該國國債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
歐盟呼吁二十國集團峰會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新華網)
歐盟領導人秋季峰會23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就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的歐盟立場達成統一意見,呼吁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加強金融監管和原材料價格監管。歐盟領導人表示,二十國集團所有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應當攜手應對當前全球經濟放緩帶來的嚴重挑戰,想方設法維護金融穩定并恢復市場信心。
歐盟峰會被迫“梅開二度” 或出爐9400億歐元基金合并方案
(第一財經日報)
受制于德法分歧,歐盟被迫選擇在4天內(23日和26日)召開兩次領導人峰會,而在兩國針對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兩種提案相繼被否定后,歐盟或出爐總值達到9400億歐元的合并基金方案。
財經評論
緊縮已至頂點 政策“破冰”還看經濟
(中國證券報)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貨幣信貸增長回落、通脹壓力減緩與經濟增長趨弱,貨幣政策已無進一步加碼必要,本輪緊縮頂點已現。但是,只有經濟下行風險上升成為政策決策的主要矛盾,政策轉向才會出現實質性動作,調降準備金率則可能成為政策“破冰”的關鍵信號。
歐盟內部分歧嚴重 根治歐債藥方“難開”
(中國證券報)
上周末,歐盟在經歷了緊鑼密鼓的系列會議后,仍未能就全面解決歐債危機方案達成協議,被迫宣布于10月26日再次舉行歐盟峰會,并承諾屆時將出臺全面協議。目前,歐盟內部針對臨時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改革方案的分歧已成為阻礙危機解決方案出臺的最大攔路虎。
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
(第一財經日報)
今年的世界經濟舞臺上,歐美地區上演的戲份主要是面對危機的拯救行動,而新興經濟體卻在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脹之間角力。行至第四季度,“保增長”在貨幣政策調整中所占權重越來越大。經過多次加息幾乎問鼎全球利率最高的國家之后,巴西在最近不到兩個月時間里連續兩次降息。事實上,貨幣政策悄然轉向的不僅是巴西。
地方經濟
鄂爾多斯回應借貸困局:已制訂整頓方案
(21世紀經濟報道)
陷入民間借貸輿論漩渦多日后,鄂爾多斯地方政府終于做出正面回應。10月21日上午,鄂爾多斯市政府召開了“全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及規范金融秩序、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鄂爾多斯市政府秘書長奇巴圖在發布會上稱,市政府已制訂《鄂爾多斯市規范整頓民間借貸活動實施方案》,加強對非法集資的監管和打擊力度,保持全市民間借貸的平穩運行。
浙江省委書記:要構建民間融資風險預警機制
(新華網)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2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省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舉措幫扶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對于當前民間借貸風險處置,趙洪祝認為,應建立起“水庫、水渠和閘門”,疏導為主,趨利避害。
中原擔保業風暴隱現:河南緊急部署應對之策
(第一財經日報)
繼溫州和鄂爾多斯之后,這場民間借貸風暴又襲向了河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目前河南省內有112家擔保機構存在較大風險,其中超過10家的城市為:鄭州36家、洛陽19家、南陽11家。
產業經濟
吉林省價值23億鐵路工程因安全隱患停工
(新華網)
近日,吉林省白山市的靖宇縣和撫松縣境內一段總價值23億元的鐵路工程被指違規分包給一家“冒牌”公司和幾個“完全不懂建橋”的包工頭,本應澆筑混凝土的橋墩,竟在工程監理的眼皮底下,被偷工減料投入大量石塊,形成巨大的安全隱患,被責令停工調查。
中石化2000萬噸煉油項目或落戶上海化工區
(第一財經日報)
規劃面積為29.4平方公里的上海化工區,近日又集中簽約了21個新項目,總計投資額670億元人民幣。“十二五”期間還可能有上千億元的大型項目落在該區,其或是中石化的2000萬噸/年煉油及100萬噸/年乙烯工程。一旦該項目啟動,那么對于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石油供應及該化工區的上下游產業鏈配套而言,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淡水河谷澄清:仍支持鐵礦石季度定價 下一篇:鋼鐵業整合要有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