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財經媒體要聞早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宏觀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今發布 GDP增長仍將超9%(中國新聞網)18日,統計局將發布2011年第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有分析指出,從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看,今年來我國GDP增速一直處于高…
國內宏觀
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今發布 GDP增長仍將超9%
(中國新聞網)
18日,統計局將發布2011年第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有分析指出,從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看,今年來我國GDP增速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逐步降低,今年全年GDP增速達到9%也變成“唾手可得”的目標。
宏觀經濟三季度增速回落 政策或穩中有調
(中國證券報)
分析人士認為,受海外經濟復蘇緩慢及國內緊縮政策影響,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可能達9.2%左右,較二季度有所下降,這是GDP增速連續第三個季度回落。從全年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在9%以上。
三季度中國產業運行平穩 未現偏冷現象
(中國新聞網)
三季度中經家電產業景氣指數17日在此間發布。指數報告顯示,三季度中經家電產業景氣指數為99.3點(景氣標準為100點),較上季度略微回落0.1點。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點評三季度中國產業行業運行態勢認為總體平穩,沒有出現“偏冷”現象,中國經濟不會有“硬著陸”之憂。
食品價格轉跌 10月CPI料大降
(上海證券報)
已連續三個月回落的CPI有望在10月延續跌勢。從過去半個月來不同部委統計的食品價格趨勢和基數因素考慮,不少機構指出,10月CPI不僅僅是下降,并且會降幅明顯,出現同比與環比的雙回落。
貨幣商品
首只離岸人民幣黃金產品昨面世
(第一財經日報)
昨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推出全球第一只離岸人民幣黃金產品——“人民幣公斤條黃金”。首個交易日交收量為322公斤,結算價為每克人民幣346.95元,相當于1.117億元人民幣。有業界人士指出,投資“人民幣公斤條黃金”可享受人民幣升值和黃金價格同時上升帶來的利潤。
歐債問題使日元持續走強壓力增大
(經濟參考報)
雖然14日歐元對日元匯率回升到1比106區間,美元對日元匯率回升到1比77區間,但是有分析認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歐洲債務問題的久拖不決仍將支持日元持續走強,這將使日本出口企業持續受創。
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角力民營油站再現油荒
(21世紀經濟報道)
國際油價一路回落,國內成品油價格終于迎來新一輪喘息,而在調價大幕乍一拉開的同時,石化雙雄與民營油企的價格“混戰”也隨即打響。國內油價下調后,在與中石油、中石化的價格混戰中,部分民營加油站又一次遭遇“油荒”境地。
國際經濟
奧巴馬敦促國會盡快通過就業法案
(新華網)
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表示,就業問題是美國各地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美國會應當盡快通過就業促進法案,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方式創造民眾迫切需要的就業崗位。
IMF呼吁各國采取果斷行動促進全球經濟復蘇
(新華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7日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已進入危險階段,各國政策制定者應采取協調和果斷行動,促進全球經濟強調、可持續、平衡增長。
歐債危機新選擇:買下更多歐洲光伏電站
(21世紀經濟報道)
九月份近20天的歐洲探訪旅程,讓中盛光電集團總裁佘海峰手握數個訂單的同時,更加堅定了先前的投資策略:買下更多的歐洲光伏電站。
日本時隔半年首次下調經濟景氣基調
(上海證券報)
日本政府17日發布10月份月度經濟報告,時隔半年首次下調日本經濟整體景氣判斷基調。日本內閣府發表的這份報告稱,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日本的出口和生產勢頭放緩。報告把對出口的景氣判斷從9月份的“出現回升勢頭”下調為“盤整”;把對生產和整體景氣的判斷基調從“回升”下調為“回升步伐放緩”。此外,個人消費也下調為“盤整”,但報告上調了公共投資、企業經營狀況和就業的判斷基調。
歐洲停念“緊箍咒” 再寬松恐難避免
(中國證券報)
面對巨額財政赤字引發的債務危機及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歐洲經濟體在刺激經濟復蘇與平衡財政狀況之間的搖擺空間愈加局促。分析人士認為,歐債危機愈演愈烈,金融體系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濟增長前景黯淡,在財政政策上沒有太多回旋空間的歐洲決策者需要通過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
新興經濟體寬松陣營擴大
(中國證券報)
印尼、新加坡本月也加入貨幣政策“寬松陣營”,加上7月份以來宣布降息的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巴西,新興經濟體的寬松陣營已遍布拉美、東歐和亞洲。這些新興經濟體都強調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即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已經影響到該國出口、外資資金流向和國內經濟前景。
新加坡9月出口同比下滑4.5%
(中國證券報)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10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新加坡出口(非石油產品)同比下滑4.5%,表現遠遜于市場預期的3.5%正增長。
財經評論
一問CPI拐點出現 壓力何時能舒緩
(上海證券報)
由于通脹下行態勢已經確定,因此不少專家表示,通脹不再是制約因素,政策轉向取決于經濟增長情況。由于通脹目前仍處于高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短期內宏觀政策不會出現全面放松。但有跡象顯示,局部放松的序幕已經拉開。
美經濟脫困需挖掘自身潛力
(中國證券報)
上周,美國尋求經濟脫困解決之道的努力出現了明顯的“外向化”趨勢:首先是白宮醞釀萬億美元海外投資吸引計劃;隨后,美國國會又通過議案施壓人民幣匯率;美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又發表演講稱,“美國一切外交政策的變化將以改善國內經濟狀況及為其他地區的戰略性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為出發點”。
市場熱盼歐盟峰會“約法三章”
中國證券報
上周末閉幕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施壓歐盟果斷解決歐債危機。今年G20峰會主辦國——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長巴魯安透露,歐盟于本月23日舉行的峰會對于歐債危機的解決將具有“決定性意義”。分析人士預計,此次峰會有望在提高私營部門債券人減記希臘債務比例、保護歐洲銀行業和擴大歐債危機救助機制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地方經濟
溫州危機倒逼金融體制并軌
(每日經濟新聞)
溫州的民間借貸問題并非個案,既反映了民間資金在投資渠道方面的困境,也凸顯了現行金融機制所面臨的問題。溫州中小企業的“跑路”潮,折射的依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該難題的背后,是金融體制的不合理。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認為,溫州民間借貸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或倒逼金融體制的深度改革。
江蘇省外經貿企業總體經營環境不容樂觀
(中國新聞網)
17日,江蘇省商務廳發布今年1—9月份江蘇省進出口情況。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江蘇外經貿企業外部經營環境趨緊,國內經營壓力加大,總體經營環境不容樂觀。國際市場需求的走弱,使得外經貿企業在原本生產、出貨的旺季,出現了訂單“吃不飽”的情況。據江蘇出口信保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短期出口險承保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12.5個百分點。
北京限購8個月 外地購房需求減少超七成
(經濟參考報)
北京樓市在遭遇“金九褪色”后,“銀十”持續低迷,10月前半個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和成交價格均大幅下降。分析機構稱,實施限購后北京樓市陷入了明顯調整,外地購房需求減少超過七成。
產業經濟
裝備制造業景氣度連續5個季度回落后趨于穩定
(新華網)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表明,我國裝備制造業景氣度在連續5個季度回落后趨于穩定。今年三季度,裝備制造業產銷平穩增長,雖然出口和利潤增長有所回落,但行業整體運行正常,用工、投資依然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表明企業家對行業未來發展信心充足。
品牌房企降價被動變主動或引領大規模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進入傳統“金九銀十”的后半段,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作出價格調整,其中不乏萬科、保利、龍湖等大型房企。業內人士分析,與此前經貿國際城的被動降價不同,此輪降價的房企業績出色,資金面也較為寬松,帶有更多“主動調整”的意味。而在政策面繼續從緊的情況下,這一動作或將帶動更多房企進行價格調整。
鐵路停工逾1萬公里 鐵道部多方融資救急
(第一財經日報)
“從東北到西南,從西北到東南,大部分鐵路項目都停了。”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全國范圍內停工的鐵路項目里程在1萬公里以上,其中隧道里程約占5400公里。一位接近鐵道部人士向本報透露,鐵道部已獲得國家撥款、銀行貸款共約2000億元,以緩解鐵路建設的資金荒。但這一消息尚未獲官方證實。
公路建設資金到位率預計下降25% 個別項目停工
(人民網)
10月17日,交通運輸部對外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交通運輸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全年的工程進度將受到較大影響,預計資金到位率比去年下降25個百分點,實際完成工程量比計劃下降20%左右。前三季度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客貨運量增長較快,但運輸安全形勢嚴峻,交通建設資金緊張,公路建設面臨空前資金壓力。
來源:鋼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