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制度嚴密 焦炭期貨運行平穩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焦炭品種上連煤炭產業,下接鋼鐵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針對焦炭品種特點和期貨市場運行規律,大商所設置了一套較為嚴密的風險防范體系,有效防范風險,確保焦炭期貨上市以來的…
焦炭品種上連煤炭產業,下接鋼鐵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針對焦炭品種特點和期貨市場運行規律,大商所設置了一套較為嚴密的風險防范體系,有效防范風險,確保焦炭期貨上市以來的平穩運行。而對于即將迎來交割月的焦炭期貨1109合約,多位市場人士表示,目前其持倉已經減少至1500手左右,合焦炭15萬噸,而相對于全年超過4億噸、月均接近0.35億噸的焦炭用量,買方市場短時間內完全可以消化。
興業期貨分析師龍玲介紹,焦炭期貨自上市以來,經歷了幾個階段。從上市初開始至5月初,由于首個主力合約1109的掛盤基準價較低,加上“炒新”的傳統吸引資金入場,與現貨價之間的升水迅速拉大,導致價格出現回落。而在5月初,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使得焦炭跟隨大宗商品暴跌。隨后,“電荒”影響導致焦炭價格走高。但在電荒情況有所好轉之后又逐漸回落。從6月下旬至8月初,下游需求維持高位,但焦炭開工率亦較高,使得焦炭期貨價格基本在2270-2350元/噸的區間內震蕩。
而進入8月以來,焦炭期貨價格出現一波大幅下挫。龍玲分析,主要是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在臨近交割日時,期貨價格將向現貨價格回歸。而在8月初,焦炭期貨1109合約還在接近2300元/噸的水平,相對于當時每噸2100元左右的一級冶金焦現貨價格,仍有較高的升水;第二,焦炭產量持續增長,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焦炭產量3721萬噸,增長19.8%。而下游鋼材價格出現下跌,鋼廠提價意愿較差。焦炭企業雖有提價需求,但在鋼廠執行上又大打折扣,便是對價格上漲乏力的有力證明。而且南方鋼廠焦炭庫存普遍在1月左右,并不急于采購,市場對焦炭價格后市看淡;第三,8月初,由于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等多重事件齊齊爆發,國際國內經濟局勢復雜多變,大宗商品出現接連暴挫,焦炭價格亦難以獨善其身。
龍玲認為,考慮到現貨企業的生產規模,焦炭期貨合約設計為每手100噸,從而更加順應企業的交易習慣。且從金額上計算,每手焦炭合約所需保證金兩萬多元,期貨市場中有不少品種保證金都大于焦炭。焦炭期貨在經歷了上市初期的“炒新”之后,成交量有一定下降,但作為上市才4個月的新品種,焦炭期貨的成熟還需要一個過程,投資者也需要時間對焦炭期貨有更多的了解。目前來看,1201合約的持倉量出現增長,表明有更多的投資者逐漸參與焦炭期貨。
“近期焦炭9月合約走勢疲軟的原因是市場上買賣力量不均衡。”冠通期貨焦炭部經理張海亮認為,在焦炭期貨上市后,幾乎所有的期貨公司都全力以赴開發焦炭廠客戶,向它們廣泛宣傳焦炭期貨的保值、盈利、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等功能,而對焦炭的消費企業——鋼鐵廠不夠重視,導致鋼鐵企業參與力度有限,未能與焦炭企業形成相對平衡的套保力量。
張海亮認為,焦炭期貨合約設計規范合理,買方、賣方和交割倉庫三者通過質檢機構得到平衡:無論出庫、入庫,只要質檢機構認可,均可交割,不存在合約設計偏向于任何一方的可能。“在交割環節,交易所引入權威的第三方質檢機構、設計倉庫遠程視頻監控、可事后追溯質量爭議等特殊措施防范交割風險,從而使焦炭期貨形成了貫穿交易、交割的較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確保了焦炭期貨上市以來的平穩運行。”他表示。
來源:中國證券報
興業期貨分析師龍玲介紹,焦炭期貨自上市以來,經歷了幾個階段。從上市初開始至5月初,由于首個主力合約1109的掛盤基準價較低,加上“炒新”的傳統吸引資金入場,與現貨價之間的升水迅速拉大,導致價格出現回落。而在5月初,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使得焦炭跟隨大宗商品暴跌。隨后,“電荒”影響導致焦炭價格走高。但在電荒情況有所好轉之后又逐漸回落。從6月下旬至8月初,下游需求維持高位,但焦炭開工率亦較高,使得焦炭期貨價格基本在2270-2350元/噸的區間內震蕩。
而進入8月以來,焦炭期貨價格出現一波大幅下挫。龍玲分析,主要是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在臨近交割日時,期貨價格將向現貨價格回歸。而在8月初,焦炭期貨1109合約還在接近2300元/噸的水平,相對于當時每噸2100元左右的一級冶金焦現貨價格,仍有較高的升水;第二,焦炭產量持續增長,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焦炭產量3721萬噸,增長19.8%。而下游鋼材價格出現下跌,鋼廠提價意愿較差。焦炭企業雖有提價需求,但在鋼廠執行上又大打折扣,便是對價格上漲乏力的有力證明。而且南方鋼廠焦炭庫存普遍在1月左右,并不急于采購,市場對焦炭價格后市看淡;第三,8月初,由于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等多重事件齊齊爆發,國際國內經濟局勢復雜多變,大宗商品出現接連暴挫,焦炭價格亦難以獨善其身。
龍玲認為,考慮到現貨企業的生產規模,焦炭期貨合約設計為每手100噸,從而更加順應企業的交易習慣。且從金額上計算,每手焦炭合約所需保證金兩萬多元,期貨市場中有不少品種保證金都大于焦炭。焦炭期貨在經歷了上市初期的“炒新”之后,成交量有一定下降,但作為上市才4個月的新品種,焦炭期貨的成熟還需要一個過程,投資者也需要時間對焦炭期貨有更多的了解。目前來看,1201合約的持倉量出現增長,表明有更多的投資者逐漸參與焦炭期貨。
“近期焦炭9月合約走勢疲軟的原因是市場上買賣力量不均衡。”冠通期貨焦炭部經理張海亮認為,在焦炭期貨上市后,幾乎所有的期貨公司都全力以赴開發焦炭廠客戶,向它們廣泛宣傳焦炭期貨的保值、盈利、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等功能,而對焦炭的消費企業——鋼鐵廠不夠重視,導致鋼鐵企業參與力度有限,未能與焦炭企業形成相對平衡的套保力量。
張海亮認為,焦炭期貨合約設計規范合理,買方、賣方和交割倉庫三者通過質檢機構得到平衡:無論出庫、入庫,只要質檢機構認可,均可交割,不存在合約設計偏向于任何一方的可能。“在交割環節,交易所引入權威的第三方質檢機構、設計倉庫遠程視頻監控、可事后追溯質量爭議等特殊措施防范交割風險,從而使焦炭期貨形成了貫穿交易、交割的較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確保了焦炭期貨上市以來的平穩運行。”他表示。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