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高焦炭關稅制衡鐵礦石漲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就當中國鋼企與鐵礦石賣家“唇槍舌劍”談判時,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卻早在今年2月份就從鐵礦石超級賣家手中獲得了71%的低漲價。這一定程度說明,最大鋼產量國沒有可以影響市場價格的最強鋼企,才是問題的關鍵。另外,去年年底,就傳出兩拓合并消息,作為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中的兩家,兩拓合并對中國鋼鐵業乃至世界鋼鐵業來說都是個夢魘,一旦合并成功,這個橫跨五大洲的礦業巨無霸將橫掃市場,無人具備與其議價的能力。所以這次便宜的把鐵礦石供應給歐洲,也是為兩拓合并增加了一些砝碼。
中國鋼鐵業正在成為“局中人”,歐盟的強大否決權使歐洲鋼廠能獲得低價鐵礦石以抵消其高成本的勞動力,日本企業率先接受天價上漲,一方面能從自己擁有的礦山股份中獲得回報,另一方面可利用節能技術化解高礦價以打擊中國這個對手。從2004年前后開始,鐵礦石談判逢談必漲,國內鋼鐵公司借機上調鋼價,水漲船更高。這樣的好景將不會繼續下去了,鋼廠和礦山都將在未來為這些年的瘋狂漲價埋單。面對強大鐵礦石供應商的得寸進尺,龐大而又孱弱的中國鋼鐵業并非只有逆來順受一法,中國鋼鐵業也有自己的殺手锏,那就是所有鋼鐵廠都需要的另一種原料:焦炭,目前中國正在醞釀提高焦炭出口關稅。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鋼鐵廠都必須使用的兩種原料是鐵礦石和焦炭,鐵礦石三大供應商占據了全球鐵礦石70%左右的貿易額,而在焦炭領域,中國一家就占到了焦炭全球產量和貿易量的一半以上,是可以扼住全球鋼鐵業咽喉的不折不扣的老大。
中國鋼鐵規劃院副院長李新創曾推算,中國每年焦炭出口1500萬噸,如果限制出口,全球鋼產量就會大幅度下滑,從而少消費5000萬噸左右鐵礦石,“給中國鐵礦石談判留足空間和籌碼”。5000萬噸占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多年以來,中國在利用焦炭制衡鐵礦石談判中一直缺乏作為。
同時,焦炭出口幾乎成為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恥辱。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為了自身環保而大量削減焦炭產量,中國卻長期低價輸出焦炭,出口量從1991年的108萬噸激增到2006年的1450萬噸,增幅近14倍。中國也試圖以配額的方式限制焦炭出口,減少污染,但卻帶來了配額分配上的驚人腐敗。李新創說,中國在大宗商品的進出口上卻缺乏經驗和技巧。中國進口石油、鐵礦石和銅等金屬,價格年年上漲,出口焦炭和稀土等戰略資源,卻越賣越便宜。
面對鐵礦石的上漲,中國的焦炭正在出手。據了解,近期相關部門有可能再度上調焦炭出口關稅5個百分點以上,使焦炭出口關稅達到30%的高位,這對焦炭出口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另外,商務部近日公布了今年第二批一般貿易焦炭出口配額,共有32家企業獲得出口資格,第二批出口配額總計239萬噸,比第一批的962萬噸下降75%。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總計1201萬噸的出口配額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呈現出向焦炭生產企業傾斜的趨勢,根據商務部公布的出口配額名單,共有32家企業上榜,比今年第一批減少了7家。減少焦炭出口配額企業,也是為了控制焦炭出口總量,限制焦炭大量流向國際市場。用焦炭換鐵礦石也是一條新思路,有越南媒體報道稱,政府同意越南鋼鐵總公司的鐵礦石換焦炭計劃。
作為焦炭國際頭號供應國,其焦炭政策對歐盟鋼鐵業可謂生死攸關。焦炭是一種戰略資源,對自身資源進行適度保護是各國通行的做法。中國對焦炭出口實行配額管理是面向全球的;在總量控制之下,焦炭向哪些國家和地區出口,出口多少,完全是企業的自主行為。從全局角度來看待提高焦炭出口關稅問題,這樣可以提高中國在焦炭行業的話語權。用這樣的話語權來制衡中國鋼企在過去或者將來鐵礦石談判中失去或有可能喪失的話語權。
誰占有資源,誰就有話語權。中國的焦炭同樣是如此。提高焦炭出口關稅,并不是單純的唯利是圖,在國內煤炭價格和國際煤炭價格互相倒掛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有必要減少中國的焦炭出口配額,提高國際焦炭的價格,另外從掌握焦炭國際話語權的角度來說,中國的作為不為過,甚至還有些不堅定。
作為歐洲的鋼企,當然是想要中國更多的放開焦炭出口的政策,大量出口,以此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如果中國政府在歐盟一有強硬態度就出現掉鏈子的表現,那么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中國又一次被剝奪了話語權。限制焦炭出口,有利于制衡鐵礦石談判中我國喪失的話語權,提高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對國內而言,有助于緩解供應緊張,降低國內焦炭價格,擴大內需的同時,為中國的鋼企增加了成本競爭力。
利用焦炭“反擊”鐵礦石漲價,重要的不是在針對某個企業、某個國家,是要平衡中國在國際中的地位。雖然被稱為“反擊”,但作為商業活動和國家資源戰略來講,這樣的作為是必要選擇,也是合情合理。來源:證券日報
- 上一篇:義馬地區煤炭價格穩定 交易活躍 下一篇:韓城地區煤炭市場運行良好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