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鋼駐留礦體開采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5月22日,建設中的姑山采場掛幫礦Ⅱ期工程階段分層空場嗣后充填采礦實驗獲得成功。這不僅為工程順利推進創造了條件,同時還標志著被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的難采選金屬礦高效開發關…
據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大中型露天鐵礦駐留礦石資源在12億噸以上,僅馬鋼姑山礦、南山礦的駐留礦(掛幫礦)資源就達2.1億噸。為最大限度地回收鐵礦石資源,2008年科技部把露天鐵礦駐留礦體資源開采,納入到“難采選金屬礦高效開發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課題,并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確立由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牽頭,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參與,以馬鋼姑山礦為依托,共同開展這項關鍵技術的研究。姑山礦積極會同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露天駐留礦體開采方法的探索和攻關,于去年初實施了掛幫礦一期開采工程建設,但受開采技術條件的限制,年開采鐵礦石僅有10萬噸。為解決露天駐留礦體開采關鍵技術難題,實現對駐留礦體的安全、高效、低成本開采,該礦與課題組成員單位通力合作,深入研究,大膽創新,并實施了掛幫礦Ⅱ期開采項目建設,工程在通過省安監局的安全評價后,他們又組織專家對《掛幫礦Ⅱ期開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掛幫礦二期開采工程初步設計》等方案進行評審。項目課題組及來自全國多領域的專家,經過充分評審和實地考察,一致認為掛幫礦Ⅱ期工程在開拓方式、采礦方法、回采順序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
該項目自今年年初動工建設以來,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資的五分之一、主巷道已掘進1200米、實現基建帶礦數萬噸。這項工程的總投資僅有5906萬元,建設周期兩年,設計開采能力為年50萬噸、服務年限為12年,其中穩產在11年以上。
該項關鍵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可使露天采場在終了礦權以內,無需擴界占地,充分利用采場原有的露天開拓和運輸系統,最大限度地回收和綜合利用鐵礦石資源。這樣不僅可減少大量的基建投資和生產費用,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我國采礦技術整體水平,推進礦山可持續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 上一篇:邯鋼能源中心強化噪音治理 下一篇:武鋼制定的《鋼渣復合料》國家標準頒布實施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