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弱勢依舊 謹防被造船數據表象迷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造船行業,一直是國內中厚板市場的難言之痛。近日,造船行業的“一抹亮色”——“一季度國內造船新接訂單量同比大增”的消息,引發了業內人廣泛關注。國內造船行業,是否已經走出了低谷?…
造船行業,一直是國內中厚板市場的難言之痛。近日,造船行業的“一抹亮色”——“一季度國內造船新接訂單量同比大增”的消息,引發了業內人廣泛關注。國內造船行業,是否已經走出了低谷?后期,造船行業能否成為中厚板市場需求增量的新引擎?分析師撰文指出,“勿被表象所迷惑”,當前國內造船行業并沒有走出困境,短期內國內中厚板市場價格弱勢運行的趨勢,還將延續。
一季度國內造船新接訂單量同比大增71.1%
在歐美經濟衰退、復蘇乏力,全球航運市場低迷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方面的作用下,造船行業走過了最為艱難的2012年——這一年,國內造船行業三大指標也全線下挫,行業面臨“交船難、接單難、盈利難”等挑戰,造船行業整體頹勢不改。
也許,是被壓抑得太久了,近期一組關于“一季度國內造船新接訂單量同比大增”的“利好”消息一經發布,迅速被眾多媒體轉載報道。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我國承接新船訂單957萬載重噸,同比大幅增長71.1%。
這一增幅為近三年所罕見。這一數據,也因此成為市場對造船行業寄予厚望的重要依據。
那么,當前國內造船行業,是否已經走出低谷?
此外,造船行業,一直是國內中厚板市場的難言之痛。據此,后期造船行業,能否成為中厚板市場需求增量的新引擎?
“勿被表象所迷惑”
分析師就上述數據指出,“有個數據被忽視了。2012年一季度,我國承接新船訂單559萬載重噸,同比大幅下跌48.76%;而2011年一季度,我國承接新船訂單為1091萬載重噸。”
“今年,國內承接新船訂單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較低,而且造船的另外兩個指標都較為糟糕,”分析師指出,當前國內造船行業并沒有走出困境。
據統計數據,1-3月份全國造船完工94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6%;3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7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4.6%。此外,1-3月份,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26億元,同比下降21.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8億元,同比下降19.2%;實現利潤總額9.7億元,同比下降68.9%。
分析師還指出,今年一季度,80家重點監測企業工業總產值、經濟效益、船舶出口額均出現下降,生產經營形勢更加嚴峻。另據一些與船廠合作的商家反饋,欠款和收款一直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問題。據透露,當前不少船廠,10萬元的貨款,都需要通過承兌方式來支付,可見其經營之艱難。
與此同時,中國新造船價格指數雖有小幅反彈,但仍處于相對低位。“所以造船行業即使承接訂單暴增,但對于整個行業影響有限。況且,現在訂船方付款方式已經改變,首付比例大幅縮減,一些小型造船廠因為資金原因,甚至接不起訂單,”他表示。
此外,近期國際波羅的海干散貨海運指數(BDI)也一直處于相對低位水平。海運市場的持續低迷,也難以支撐造船行業快速復蘇。
分析師表示,“一方面,國內造船完工量同比繼續下降,其對于造船板的需求不及去年;另一方面,雖然新接訂單增加,但手持訂單量還是在下降,市場擔憂心態改善并不明顯。”這就是為什么一季度國內新接造船訂單量大幅增加,但國內造船板市場價格卻難以表現出向好趨勢的主要原因。
中厚板市場弱勢或延續
制造業的曲折復蘇,讓中厚板市場“大傷腦筋”,且近期市場利空因素不斷。板材類鋼廠也紛紛下調出廠價格。寶鋼9個月以來首度公開降價,下調6月份鋼材產品出廠價,可見資源成本支撐力度有所減弱。
與此同時,下游需求依舊不佳,市場成交始終沒有放量的跡象,全國中板價格基本沒有上漲動力。且當前中厚板生產企業檢修、減產力度并不大,后期資源壓力依然較大。
據社會庫存監測數據,截至5月10日,全國中厚板庫存總量為151.82萬噸,較上一周減少1.99萬噸。從區域來看,華中地區增量為0.77萬噸,除此以外,其他區域均為減少;其中華東地區減量最多,為0.94萬噸。
“當前國內中厚板生產企業減產、檢修力度還是相對不足的,許多鋼企為了保證接單,中厚板出廠鎖單價格非常低廉,這都會成為中厚板市場價格難以反彈的軟肋。”
分析師表示,若想改變當前國內中厚板市場弱勢運行的格局,寄希望于下游需求增量,意義不大,只能通過控制產量,才能給市場價格創造反彈的機會。
他認為,短期內,國內中厚板市場價格弱勢運行的趨勢還會延續,后期只有鋼廠檢修、減產力度進一步增大,中厚板市場價格才能實現“華麗轉身”,否則價格弱勢格局還會一路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