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深房價暗存反彈壓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線城市樓市進入年末收官階段。總體來看,眾多大型房企銷售任務提前完成影響到了年末的樓市供應。調查北京、上海、深圳樓市發現,保價縮量已成為多數開發商年底策略。在北京,樓市供應不足…
一線城市樓市進入年末收官階段。總體來看,眾多大型房企銷售任務提前完成影響到了年末的樓市供應。調查北京、上海、深圳樓市發現,“保價縮量”已成為多數開發商年底策略。在北京,樓市供應不足與旺盛需求形成鮮明對比,個別項目甚至出現熱銷;在上海和深圳,在售樓盤雖相對充足,但高企的價格已經影響到實際成交量,其后續供應暗藏隱憂。
年末出現“翹尾”現象已成為北京樓市近幾年的常態。北京南城某項目銷售總監表示,個別區域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走關系”排號在不少項目十分常見。北京樓市上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2009年。北京市住建委的數據顯示,11月中上旬,北京全市新房網簽總量為9559套,同比上漲216.6%;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8381套,與上月同期相比大幅上漲52%,同比則上漲87.5%。
相比之下,上海樓市則有些冷清。走訪上海多個片區,以往推盤量較大的外環外區域,如浦東唐鎮、周浦目前降價促銷房源不多,很多開發商并無推盤打算,只是慢慢處理現有房源。只有嘉定、寶山等郊區供應量較大,不過價格優惠并不多。
銷售價格回調被認為是深圳樓市冷淡的重要原因。三年前,與中航天逸同處龍華新區的潛龍曼海寧項目掛出每平方米2.5萬元的價格開盤,至今仍未售罄。近日該樓盤將價格降為每平方米2.1萬元,現樓出售。但在整個區域,近期降價的現象并不多見。
上海某大型房企營銷總監稱,今年很多開發商的業績完成得不錯,除非庫存較多,開發商不會再出現“以價換量”的推盤心態,而是“保價縮量”。事實上,這種心態在全國開發商中已是主流。
這極大地影響了年末樓市的供應量。數據顯示,10月上海全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僅為63.5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超過50%,供應量是自今年3月以來最少的一個月。供需不平衡的結果,是未來房價上漲的壓力增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保價縮量”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樓市的常態,若供應量持續不足,房價則可能面臨新一輪上漲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近幾個月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新開工面積、房企購地面積等指標持續下滑。其中,由于一線城市的調控政策較為嚴厲,上述指標下滑的幅度也相對較大,這將加劇供應不足的局面。
年末出現“翹尾”現象已成為北京樓市近幾年的常態。北京南城某項目銷售總監表示,個別區域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走關系”排號在不少項目十分常見。北京樓市上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2009年。北京市住建委的數據顯示,11月中上旬,北京全市新房網簽總量為9559套,同比上漲216.6%;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8381套,與上月同期相比大幅上漲52%,同比則上漲87.5%。
相比之下,上海樓市則有些冷清。走訪上海多個片區,以往推盤量較大的外環外區域,如浦東唐鎮、周浦目前降價促銷房源不多,很多開發商并無推盤打算,只是慢慢處理現有房源。只有嘉定、寶山等郊區供應量較大,不過價格優惠并不多。
銷售價格回調被認為是深圳樓市冷淡的重要原因。三年前,與中航天逸同處龍華新區的潛龍曼海寧項目掛出每平方米2.5萬元的價格開盤,至今仍未售罄。近日該樓盤將價格降為每平方米2.1萬元,現樓出售。但在整個區域,近期降價的現象并不多見。
上海某大型房企營銷總監稱,今年很多開發商的業績完成得不錯,除非庫存較多,開發商不會再出現“以價換量”的推盤心態,而是“保價縮量”。事實上,這種心態在全國開發商中已是主流。
這極大地影響了年末樓市的供應量。數據顯示,10月上海全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僅為63.5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超過50%,供應量是自今年3月以來最少的一個月。供需不平衡的結果,是未來房價上漲的壓力增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保價縮量”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樓市的常態,若供應量持續不足,房價則可能面臨新一輪上漲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近幾個月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新開工面積、房企購地面積等指標持續下滑。其中,由于一線城市的調控政策較為嚴厲,上述指標下滑的幅度也相對較大,這將加劇供應不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