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浙多地組團“出海搶單”刷屏之際,一則關于激活消費的新聞也引發關注。深圳市商務局發布通知,將于12月9日啟動第三輪“樂購深圳”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購置補貼活動。消費者可在參與活動的線下門店領取優惠券,購買符合條件的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最高可補貼銷售價格的15%。
近年來,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4%。但由于疫情反復,2022年居民消費整體表現不佳,1到10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1萬億元,同比僅增長0.6%。從歷年數據來看,這一表現僅比2020年略好。
筆者認為,當前各地應效仿2020年采取多種措施激活居民消費。在歐美衰退預期升溫導致外需萎縮概率加大的情況下,以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為代表的內需應該盡快重回正軌。2022年11月,以美元計價中國出口同比下降8.7%、進口同比下降10.6%,均低于市場預期。其中雖然有2021年高基數的擾動,但也預示外需萎縮對2023年經濟增長的壓力不容小視,蘇浙多地組團“出海搶單”事實上也是在未雨綢繆。為此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特別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從過往效果來看,補貼和消費券對居民消費的拉動非常明顯。美團數據顯示,在消費券的帶動下深圳到店消費的用戶數量有明顯增長。4月28日至5月26日期間,龍華商圈、科技園商圈、西麗商圈、沙井商圈和民治商圈,交易額環比增速分別為23.24%、15.37%、24.21%、23.89%和21.56%。今年在香港,消費券對刺激消費市道及提振經濟方面效用也很顯著,8月份香港第一期規模約130億港元的消費券發放首月,就有約七成的券額已被使用。以使用人數計,超過三分之一的市民在獲發券首月已全額用完其消費券。2020年,國內多地同樣采用消費券的方式刺激消費,其結果是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下降3.9%,“V”型反彈到2021年的增長12.5%。
當前有部分觀點對于大眾消費能否恢復、政府刺激消費能否奏效心存疑慮。筆者認為這種看法過于多慮,近期《阿凡達2》預售破4000萬、《三體》動畫版定檔刺激B站股價飆漲16%等消息說明,我國大眾消費市場的潛力并未因疫情的短期沖擊而減少。只要疫情防控優化措施能夠切實落地,隨著商品和服務消費需求的不斷釋放,消費市場有望繼續穩步恢復。
各地經濟狀況不同,一些地方未必能照搬深圳的“高補貼”路線,但為激活民眾消費提供便利應該是共同的政策取向。有些地方近期其實已有動作。上海日前制定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提出,可劃定一定的城市公共區域用于從事經營活動,增加“煙火氣”,這無疑將有利于“夜間經濟”的壯大。另外,在海南等符合條件的地區,減免增值稅和購置稅、擴大免稅額度和范圍等方法也能夠刺激消費。總之,為了讓經濟快速重啟,各地應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多探索、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