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S&P Global)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報告顯示,11月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S&P Global Singapore PMI)從10月的57.7下降至56.2,連續第24個月高于50.0點枯榮線且屬于歷史較高水平。
這表明,新加坡私營經濟已經連續24個月處于擴張狀態。
標普全球發布的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是基于對大約400家新加坡私營企業的月度問卷調查結果匯編而成的。該指數是一項反映綜合經濟表現的單一數字指標,綜合新增訂單、產出、用工、供應商交貨時間和采購庫存等分項指標計算得出。新加坡PMI超過50.0,說明該國私營經濟擴張;低于50.0,則說明該國私營經濟萎縮。
報告稱,11月,盡管產出增長因為需求擴張放緩和疫情導致的供應中斷而受限,但新加坡私營經濟仍然取得了穩步擴張的成績。不過,企業面對的供應中斷問題和通脹壓力持續存在,雖然在程度上有所緩解,但這些問題仍然導致企業放緩了增加采購活動的步伐,并且讓它們的整體商業樂觀情緒大幅下降。
具體來說,11月,新加坡私營經濟繼續強勁擴張,但擴張速度較10月的高點有所回落。受訪企業表示,疫情相關的中斷加劇了私營經濟擴張放緩的問題。同時,受疫情相關延誤和人力緊張的影響,11月的供應商交貨時間大幅延長。
另一方面,作為私營經濟擴張的關鍵驅動力,包括外部需求在內,新加坡私營經濟的整體需求在11月也出現了增長放緩的現象。事實上,全球市場的基本需求依然強勁,但供應問題和疫情干擾卻阻礙了新加坡私營企業獲得更多新增業務。另外,11月新加坡私營企業的采購活動也有所放緩,導致它們的投入品庫存積累減速。
盡管出現上述不利情況,但11月新加坡私營經濟的新增訂單增速仍然快于產出增速,導致企業在11月的積壓工作量繼續累積。企業將積壓工作量的增加與投入品和人力短缺問題聯系起來,并且試圖通過增加用工來解決產能問題,導致當月用工增速達到了歷史較高水平。尤其是建筑行業,企業的用工增長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