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5年將打造10個千億級產業群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上海商報報道,《上海市工業區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昨日由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計劃》提出,至2015年前本市將打造“三環一帶”的市域空間,在不同區域分類布局高端…
據上海商報報道,《上海市工業區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昨日由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計劃》提出,至2015年前本市將打造“三環一帶”的市域空間,在不同區域分類布局高端生產性服務、新材料、裝備、航空等重點產業。并對現有工業化區域在轉型后的規模、產值、土地批劃、能耗等提出具體指標要求。
四類區域轉型重點各異
按照《計劃》,“三環一帶”主要包括中心城區域、沿外環區域、郊環區域和沿江臨海產業發展帶這四大類區域。
其中,中心城區域將加快內中環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著力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高附加值的創意產業。而沿外環區域,則將依托上海城市化發展,以及虹橋商務區、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等重點功能性區域發展,推動沿外環區域寶鋼、高橋石化、桃浦、吳淞、吳涇等老工業基地更新改造,推動城郊接合部鄉鎮工業區轉型升級。
重中之重的沿江臨海產業發展帶,則要求充分發揮上海沿江臨海的區位優勢,推進杭州灣北岸先進制造業集聚帶建設。依托寶山-崇明(長興)-浦東-奉賢-金山沿江、臨海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精品鋼材、石油及精細化工、新材料、裝備、航空、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通過劃分核心區和配套區域,形成產業發展集群,努力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先進制造業產業帶。
此外,全新的郊環區域將依托郊區新城和重點工業區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推動“嘉青松產業發展帶”成為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產業聯動發展的先導區和主戰場,推動郊區新城“產城融合”發展。
園區轉型設多方面硬指標
在產值增長、規劃化、土地批劃、能耗等方面,《計劃》對于工業區轉型升級做了多方面的具體性指標規定。
在工業區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方面,《計劃》明確要求,規劃工業區塊至2015年的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以上;產出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園區達到10個以上;單位固定資產投入產出率達到300%以上;上繳稅金總額達到3500億元,單位土地稅收達到6.5億元/平方公里;人均產出達到220萬元;工業集中度達到80%。
《計劃》提出,園區產業應該實現規模化、集群式發展,到2015年基本形成產業鏈生態體系。屆時,全市范圍內應有裝備制造、汽車制造、石油化工、精品鋼材、船舶和海洋工程、集成電路、通信和網絡設備、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醫藥和醫療器械等10個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20個百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在細分產業領域形成100個產出規模5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
此外,到2015年,規劃工業區塊的單位土地產出要達到120億元/平方公里,其中市級以上開發區達到145億元/平方公里;全市年均盤活閑置低效存量工業用地不低于5平方公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2%左右。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香港最新失業率維持在3.3%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