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化工城的“千億級”石化夢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吉林市的松花江上座座大橋飛架。這些橋是老工業區極其貼切的標志:鋼鐵材質、沒有任何裝飾的枯燥。松花江過去幾年中聲勢浩大的治理,看上去并沒有影響吉林市化工)建設的腳步。這座中國最大的…
吉林市的松花江上座座大橋飛架。這些橋是老工業區極其貼切的標志:鋼鐵材質、沒有任何裝飾的枯燥。
松花江過去幾年中聲勢浩大的治理,看上去并沒有影響吉林市化工)建設的腳步。
這座中國最大的老化工城非但沒有因為污染而進行大規模的搬遷或出現萎縮,反而是依然行徑在擴張的路上。建成兩個“千億級”石化產業基地,是吉林市的石化夢。
松花江將吉林市一分為二,一邊是主城區,一邊是化工區。中石油(行情專區)吉林石化公司(下稱“吉化公司”)和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下稱“吉林化工園區”)就位于化工區。
化工區儼然是一座獨立的王國,醫院、學校、住宅區、商鋪等一應俱全,坐落在架著巨型管道的工廠群間,為幾十萬工人提供著全套的生活。
如今的吉林市除了加快推進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碳纖維等重點項目以確保吉林石化公司產業基地“十二五”期間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以上之外;2008年新建的吉林化工園區也力圖再造一個千億級的化工園區,到2015年園區GDP達到1000億元。
化工區的擴張沖動和環保標準日益嚴苛的平衡,是擺在所有城市面前的難題;尤其對位于上游的松花江吉林段而言,這道題難度加倍。
吉林市一些市民看來,吉林化工污染影響的是下游哈爾濱人用水,對于吉林市并無影響。
但按照吉林石化總公司企業文化處處長馮立波的說法,吉林市的水排放其實面臨著比任何省市都更嚴厲的監督。除了國家層面的監督,還有下游黑龍江省政府的督促。
目前,吉林市直排污水入江已成往事,吉林石化集團下的各大化工廠也都安裝了化工裝置污染三級防控體系和應急預案,整體處于嚴格監控的狀態。
吉林市環保局辦公室副主任宋長武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吉林市所有的工業污水都得先經過各自的預處理,達到污水排放標準后再排入地下管網,然后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國家標準后才能排入松花江。
吉林市水利局官網的資料顯示,吉林市從2002年開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到2012年底,吉林市主要的污水吐口已被截流改造,占總污水排放量的60%以上。
但偷排很難說已經徹底杜絕。
中鋼吉鐵工廠的一名污水處理員告訴本報記者,周邊的每個工廠都有自己的一兩個排污口,“這兩年查得很嚴,沒人敢大白天排污水,只能是為了省錢時不時偷排一些”。一些當地居民也說,工廠偷排并不稀罕,但大都在深夜進行。
對此,宋長武解釋說,吉林市環保局在這些排污口都設有在線監測設備,能隨時發現污水偷排。在他看來,“偷排的情況不能百分之百說沒有,但概率很小!
但宋長武也承認,哪怕是監測到了污水偷排,處罰也多是“從輕發落”。這與近日爆出環保部對華北88家違規企業處以平均不到7萬元的罰款現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