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預示經濟增長趨平穩 產能過剩風險仍需警惕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創下11個月新高。同日發布的匯豐中國PMI亦較上月明顯增長,顯示制造業運行小幅改…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創下11個月新高。同日發布的匯豐中國PMI亦較上月明顯增長,顯示制造業運行小幅改善。但是,該指數旺季偏淡,預示中國經濟在穩中趨升的同時更趨向走穩。
經濟增長趨向平穩
從今年前三個月PMI走勢來看,前兩個月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主要指數有所回落,但3月份回升顯示一季度經濟總體運行態勢良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3月一改1-2月份持續小幅回落的態勢,預示未來經濟總體走穩。
總的來看,當前市場交易開始啟動,企業訂單增加,企業經營形勢趨好,經濟運行呈現穩中趨升走勢。
其中,大企業PMI指數連續7個月保持在50%以上,最近5個月在51%以上保持穩定;中型企業顯露起色,PMI指數回升到50.3%,8個月以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小企業也出現好轉跡象,PMI指數回升明顯,雖未回升至50%以上,但創下最近一年的高點。
不過,針對3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回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介紹說,更多是春節后常規性回升,是近幾年的普遍現象。
統計顯示,往年3月PMI較2月均出現大幅跳升,有歷史數據以來無一例外,最小跳升幅度為1.2個百分點,平均跳升3.1個百分點。而此次僅回升0.8個百分點,顯然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在蔡進看來,一季度PMI平均值為50.5%,說明經濟增速穩中回升,整體進入平穩區間。“但不能因3月份的回升判斷我國經濟進入新的增長階段。”
從3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PMI數據來看,除個別指數外,主要分項指數均現回升。
其中,3月新訂單指數上升2.2個百分點達到52.3%,為最近一年來較為明顯的一次回升,是拉動PMI回升的主要力量。
不僅如此,反映制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達到50.9%,比上月上升3.6個百分點,重返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產品出口量由降轉升。
“從市場需求方面看,投資與出口增速有所加快,與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提高相吻合。”張立群判斷,受訂單支持,企業開工率將有所提高。
與此同時,購進價格指數下降4.9個百分點至50.6%,預示著通脹壓力有所減緩。
“這一數據的下降預示著全年CPI控制在3.5%之內沒有問題。”蔡進強調,目前的經濟增長水平基本合適,否則過快的增長將帶來較高的通脹壓力。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認為,中國經濟復蘇的持續主要得益于國內需求狀況的逐步改善。而投入價格的小幅回落表明當前需求復蘇仍然十分溫和,且通脹壓力有所緩解。
警惕產能過剩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制造業產成品庫存指數再度回升,反映出當前供需雖然均現回升跡象,但產能過剩依然明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產成品庫存指數為50.2%,比上月上升3.6個百分點,改變了持續8個月50%以下低位運行局面。匯豐銀行公布的數據亦顯示,產成品庫存在6個月以來首次上升。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有四個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和產能過剩矛盾加劇;各項生產經營成本急劇上升與創新能力不足并存;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經濟增長受資源與環境的約束日益加劇。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也表示:“目前最令人擔心是生產制造業投資較慢的問題,預計把現在過剩的產能吸收掉,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當前企業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成本上漲等經營質量與效益方面,生產方式與經營模式的創新升級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姚景源認為,今年年中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仍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僅如此,還要在擴大消費上下工夫,以涉及全局性的建設投資項目來穩定經濟增長,同時使產能過剩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