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中國電力消費不“給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電力消費仍延續下行局勢,經濟仍低谷徘徊。國家能源局公布電力消費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389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創下16個月以來新低。第二產業用電量2908億千瓦時,增長…
國內電力消費仍延續下行局勢,經濟仍低谷徘徊。
國家能源局公布電力消費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389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創下16個月以來新低。
第二產業用電量2908億千瓦時,增長1.56%。其中,工業用電量僅同比增長1.55%,重工業用電量同比增1.33%。1-4月累計,全社會用電量也僅增長6.0%;第二產業用電增長3.67%;其中,重工業用電增長3.84%。
作為經濟景氣程度的風向標,今年以來全社會用電總量、重工業用電量始終低位運行,佐證了經濟減速的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家牛犁說:“電力、交通運輸數據可以客觀反映宏觀經濟情況。目前,我國經濟還處于減速下行周期,經濟上升階段沒有到來。一季度經濟觸底回穩的樂觀預期沒有實現,國內經濟增長核心動力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進出口大幅萎縮。二是受國內房地產調控影響,建材、鋼鐵、有色、水泥等關聯產業增速明顯下滑。此外,也有部分工業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大。
國家統計局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3%,較3月份繼續下滑2.6個百分點。盡管央行在數據公布的第二天(5月12日)就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但是似乎并未扭轉市場對經濟持續下行的擔憂情緒。
牛犁認為,在當下的經濟形勢下,政府至少應加大預調、微調的力度,不能一味等待經濟自主恢復。目前的基本判斷是,第二季度GDP可能保持7.5%左右的平均增速,下半年可能出現好轉。
今年我國將GDP增長目標下調至7.5%,主動為經濟結構調整留出空間。但習慣于8%以上增長的中國經濟,對于如此明顯的減速似乎尚難以適應。
一些地方開始著手出臺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經濟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河北省省政府近日出臺《關于支持工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的十條意見》,包括出臺結構性減稅等政策支持、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保證中小微企業融資、保障煤電油氣供應等內容。
也有電力監管部門專家認為:“目前電力和工業處于結構調整的好時機。以重工業為例,內蒙古等資源大省過去開發過于無序,工業發展到了冷靜階段,可以借機進行制度和體制上的改革。”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銀行與企業 誰“綁架”了貸款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